浙江省2018版考前特训(2017年10月):选考仿真测试卷(一)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8467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4

1.综合题(共5题)

1.
A、B、C是食品中常见的有机物,均只含C、H、O三种元素,其中A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D均能与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有机物之间存在如图1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用石油得到E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
A.分馏  B.干馏  C.裂解  D.裂化
(2)F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E→C的反应类型________。
(3)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为实验室制取分子式为C4H8O2的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产物中混有的乙醇和乙酸
B.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C.产物是一种无色透明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2.
已知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有弱酸性,酸性比醋酸强。它可用于制备苯甲酸乙酯和苯甲酸铜。
(一)制备苯甲酸乙酯
COOH+C2H5OH COOC2H5+H2O
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表格:

实验流程如下图:

(1)制备苯甲酸乙酯,装置最合适的是下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下同)。
 
反应液中的环己烷在本实验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控制温度在65~70 ℃缓慢加热液体回流,分水器中逐渐出现上、下两层液体,直到反应完成,停止加热。放出分水器中的下层液体后,继续加热,蒸出多余的乙醇和环己烷。反应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碳酸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将中和后的液体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然后合并至有机层,用无水MgSO4干燥。乙醚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制备苯甲酸铜
将苯甲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粉未,然后水浴加热,于70~80 ℃下保温2~3小时;趁热过滤,滤液蒸发冷却,析出苯甲酸铜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成品。
(5)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趁热过滤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洗涤苯甲酸铜晶体时,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________。
A.冷水B.热水
C.乙醇D.乙醇­水混合溶液
3.
已知A为最简单的烯烃,高分子材料PET聚酯树脂和PMMA的合成路线如下:

相关信息如下:
Ⅰ.RCOOR′+R″18OH RCO18OR″+R′OH(R、R′、R″代表烃基)
Ⅱ.  (R、R′代表烃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化合物F能发生银镜反应
B.化合物E与化合物D互为同系物
C.化合物G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酯
D.1 mol PMMA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1 mol NaOH
(2)已知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能以物质的量之比1∶2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
②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一个“—CH3”;
1H­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3)PET单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4)D+I―→PMMA单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完成A―→B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天然大理石通常含有Fe2O3等杂质,工业上用大理石作原料时需要提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大理石进行了提纯,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大理石时,用硝酸而不用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玻璃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溶液B中是否含铁离子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4 mol·L1硫酸溶液,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
(2)在该实验中生成的Fe(OH)2白色沉淀可保持较长时间,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写出Fe(OH)2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0题)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5Cl237Cl2氧化能力相近,二者互为同位素
B.分子式为CH4O和C2H6O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C.C60和金刚石属于不同类型晶体,但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D.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化学性质相似,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化学性质则完全不同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都有丁达尔效应
B.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糖类、油脂、纤维素都是人类重要的营养来源
C.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在光、热、酸、碱、重金属离子、乙醇等作用下会失去活性
D.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酸分别与足量的Na反应,乙酸产生的氢气体积多
8.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等质量的H2O与CH2D2含有的质子数相同
B.室温下CH3COONH4溶液pH=7,1L 0.1mol·L-1该溶液中NH4+离子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1mol CH3COOC2H5在足量NaOH溶液中水解得到乙醇分子数为NA
9.
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参加化学反应,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于Y
B.由W元素形成的分子W2中存在三个共价键
C.四种元素常见的氢化物:YH4、WH3、H2X、HZ中,YH4最稳定
D.氢化物WH3与HZ反应生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存在10e-、18 e-两种微粒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F2晶体中的化学键是共价键
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C.N2和CH4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离子化合物一定只含离子键
11.
下列仪器名称错误的是(  )
A. 量筒 B. 试管   C. 蒸发皿 D. 分液漏斗
12.
下列不属于物质分离、提纯实验操作用到的实验装置是
A.B.C.D.
13.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某几种:Cl、SO、CO、NH、Na、K。为了确认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4.30 g,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2.33 g沉淀不溶。
②向①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促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1.12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关于原溶液组成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c(NH)>c(SO)
B.一定存在Cl、SO、CO、NH,一定不存在Na、K
C.c(CO)=0.05 mol·L1
D.至少存在四种离子,且c(Cl)≥0.05 mol·L1
14.
由A、B、C、D四种金属按表中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实验装置与现象
装置






现象
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A.装置甲中的B金属是原电池的负极
B.装置乙中的C金属是原电池的阴极
C.装置丙中的D金属是原电池的正极
D.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是D>A>B>C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时(  )
A.煤的气化和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B.植物的枝叶、水生植物、油料作物、动物粪便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质能
C.氢气易液化,便于运输,且燃烧产物是水,是理想的清洁燃料
D.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有成效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