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月学情调查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28425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0

1.综合题(共4题)

1.
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浓)=2KCl+2MnCl2+ 5Cl2↑+8H2O
(1)由该反应判断,KMnO的氧化性比Cl2 的氧化性(选填“强”或“弱”)______。
(2)用0.5mol/L'的Na2S 溶液100mL,恰好将0.02mol的MnO4-还原,已知MnO4-在反应后生成Mn2+,则反应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实验室需用80mL0.5mo/L 的KMnO4溶液,某同学欲用KMnO4固体配制该浓度的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需称取KMnO4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 ,配制KMnO4溶液时需用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______、_______。
②下列对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请填序号)。
A.容量瓶上标有容积、温度和刻线
B.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50℃烘干
D.配制溶液时,把量好的KMnO固体小心放入容最瓶中,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4)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请填序号)。
a.称量时物码倒置
b.洗涤操作时将少量液体洒到外面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俯时容量瓶刻度线
2.
A、B、C、D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
ABCD。
(1)若A金属,D为强碱,则:
①C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1molC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
(2)若A为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为强酸,则
①写出A→B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收集B气体,下列收集装置中合适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

③1.92g铜投入一定量D的浓溶液中,铜完全溶解,共收集到672mL气体(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D 的物质的量为____。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为____ (标准状况)。
3.
研究钠、铁、铜及其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1)有50mLNaOH溶液,向其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向溶液中逐渐加入的0.1mol/L盐酸,产生的气体CO2体积(标准状况下) 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1)向NaOH 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反应产生的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 是_______L。
(2)向Ba (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至恰好不再生成沉淀为止,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若在上述反应后溶液中继续滴加NaHSO4溶液,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
(3)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某厂废弃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是_____。
A.KMnO4B.NH4ClC.O2D.HNO3
(4)向含Fe(NO3)3、 Cu(NO3)2、HNO3的稀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c(Fe2+)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横坐标0~1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原溶液Cu(NO3)2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
4.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如图I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 实验过程中,装置B、C 中发生反应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D装置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后,停止通气,再对该试管加热,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_。若将Cl2 直接通入品红溶液待褪色后再加热其现象是否与上述相同_________(填“相同” 或“ 不相同”)。
(4)下列物质中,可用于吸收烟气中含有的少量SO2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Na2CO3 b.H2SO4 c.NaHSO3 d.NH3·H2O
(5)该实验小组利用上述图II 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试分析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5题)

5.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A.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B.稀释浓硫酸C.制取氨气D.称取NaOH
6.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在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属于酸
B.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室中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混合,可以快速制备少量氨气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制备Fe(OH)3胶体
B.FeCl3、FeCl2和Fe(OH)3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C.40gNaOH固体溶解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D.根据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8.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CO3B.洗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SO3
C.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D.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CO2
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现象
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是电解质
C.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者产生的二氧化碳多
D.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3.多选题(共3题)

1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在过量的O2中充分燃烧生成SO3
B.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铁罐车贮运
C.可用稀盐酸来鉴别NaHCO3溶液与Na2CO3溶液
D.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可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
11.
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
①铜与稀硝酸反应;②铜与浓硝酸反应;③铜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硝酸反应。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质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①>②>③
C.途径③的制备方法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D.途径①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 8
12.
右图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可形成喷泉的是
A.Cl2和H2OB.CO2和NaOH溶液C.SO2和H2OD.NO和H2O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5道)

    多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