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28420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单选题(共10题)

1.
合理使用仪器、恰当存放药品是化学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保障。下列“使用方法”与对应的“应用举例”不相符的是
 
使用方法
应用举例
A
验纯后加热
CO还原Fe2O3
B
振荡分液漏斗后放气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C
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
Cu、浓H2SO4制SO2
D
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
Na块
 
A.AB.BC.CD.D
2.
当火灾现场大量存放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以用水灭火
A.木材B.煤C.钠D.布料
3.
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 的是
A.Na2SO3B.漂白粉C.烧碱D.NH4Cl
4.
下列装置不能完成对应实验的是




A.制蒸馏水
B.油、水分离
C.沙、水分离
D.干燥NH3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生活实例中,运用了过滤原理的是
A.用笊篱捞饺子B.用热水沏茶C.用洗衣粉去除油渍D.用冷水浸泡中药
6.
除去粗食盐水中的SO42-,应选用的试剂是
A.HClB.Na2CO3C.NaOHD.BaCl2
7.
工业上用废铜屑作原料制备硝酸铜。为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宜采取的方法是
A.B.
C.D.
8.
Na2CO3能用于药物,外观上与NaCl相似。区分二者,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用试剂或方法
判断依据
A
稀HCl
观察有无气体产生
B
酚酞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
C
CaCl2溶液
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D
 酒精灯加热
观察有无气体产生
 
A.AB.BC.CD.D
9.
下列“实验方法”不宜用于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确认Fe(OH)3胶体是否制备成功
用可见光束照射
B
确认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
向反应后混合液中加水
C
确认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
向反应后混合液中滴加酚酞
D
确认Cl2无漂白作用
将有色纸条放入干燥Cl2
 
A.AB.BC.CD.D
10.
验证Fe3+与Fe2+能够相互转化。
按下列顺序实验
对应现象
①向FeCl3溶液加入少量铁粉
②滴加KSCN溶液
③再滴加几滴氯水
ⅰ.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ⅱ.溶液无明显变化
ⅲ.溶液变红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解释现象ⅰ的反应 2Fe3+ + Fe =3Fe2+B.实验②与③可以调换顺序
C.溶液变红涉及到反应Cl2 + 2Fe2+=2Cl- + 2Fe3+D.比较氧化性:Cl2>Fe3+>Fe2+

2.实验题(共2题)

11.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肺部,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Fe2+与O2结合,把O2送到各个组织器官。铁摄入不足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黑木耳中含有比较丰富的铁元素,某研学小组测定其含量。
(1)【铁元素的分离】称量黑木耳,将之洗净切碎,用蒸馏水浸泡,但浸泡液中未能检测到铁元素。在坩埚中高温灼烧黑木耳,使之完全灰化。用酸充分溶解,过滤,滤液备用。
①浸泡液检测不出铁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
②滤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Fe2+、________。
(2)【配制溶液】将滤液配制成100 mL 溶液。选择合适的仪器完成“铁元素的分离”、
“配制溶液”2个实验,下列仪器不必使用的是_______。

(3)【铁元素含量测定】研学小组提出如下测量方案:
Ⅰ.沉淀法:向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沉淀、加热烘干、称量。评价该测量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
Ⅱ.比色法:流程示意如下:

①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
② 溶液a的颜色是________。
③ 溶液颜色越深,光的透过能力越差,即透光率越小。若不加H2O2,测出黑木耳中铁元素的含量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亚铁盐易被氧化,但在体内Fe2+参与O2的运输却不被氧化。蛋白质是一种既有亲水部分、又有疏水部分的大分子,为血红素提供了疏水环境。

可见,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与_________有关。
12.
某中学学习小组模拟工业烟气脱硫(SO2)。
(1)甲组采用如下装置脱硫(部分装置略)。

① CaO脱硫后的产物是_________。
② b中品红很快褪色,说明脱硫效果不好。下列措施能提高脱硫效果的是_____。
ⅰ. 加快SO2气体流速
ⅱ. 将堆集在一起的CaO平铺在整个玻璃管
ⅲ. 加热a,脱硫效果可能会更好
③ 小组拟通过CaO的增重评价其脱硫能力。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
(2)乙组选用AgNO3溶液脱除SO2

现象:通入SO2,立即生成大量白色沉淀A。
对白色沉淀A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假设:
假设1: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依据是AgNO3溶液中含有O2等具有氧化性的粒子,沉淀A主要是Ag2SO4(微溶)。
假设2: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依据是SO2与水生成酸,能与AgN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探究:
① 取沉淀A,加入蒸馏水,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变化。
② 取______,加入蒸馏水,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沉淀。
实验证明“假设1”不成立。
③ 为进一步确认“假设2”,向A中加入浓HNO3,立即产生红棕色气体。加入浓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经确认,反应后混合液存在SO 。 
实验证明“假设2”成立。
④ 产生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AgNO3溶液具有良好的脱硫能力,但因其价格高,未能大规模使用。
(3)丙组用NaClO脱除SO2,用1 L 0.1 mol/L 的NaClO溶液最多可以吸收标准状况下的SO2_______L。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