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专题同步练习卷

适用年级:
试卷号:284120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7

1.单选题(共8题)

1.
下列对有关仪器的描述或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容量瓶的体积刻度线位置在瓶颈上
②滴定管的“0”标线在管的下端
③烧杯的“0”刻度在最下端
④量筒最下端刻有“0”标线
⑤将KMnO4溶液装入碱式滴定管中用于滴定
⑥制备气体发生装置只能用长颈漏斗不能用分液漏斗
⑦可在球形干燥管里装浓硫酸对气体进行干燥
⑧气体用洗气瓶洗气除杂时,应将混合气体从长导管通入
A.①⑧B.④⑧C.①⑥D.④⑥
2.
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是
①在点燃H2、CO、CH4等易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碱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点燃加满酒精的酒精灯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全部
3.
如图所示装置是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装置,它有多种用途,以下各项用途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A.洗气或干燥装置:瓶内放一定体积溶液,由a管口进气
B.用于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瓶内充满水,由b管口进气
C.H2S和SO2反应的装置:由a管口通入H2S,b管口通入SO2
D.提供少量CO:瓶内充满CO,b管口接自来水龙头
4.
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夹持仪器和试剂任选)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仪器
A
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少量NaI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B
配制100 mL 1.0 mol·L-1的NaOH溶液
药匙、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 mL的容量瓶
C
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
酒精灯、玻璃棒、坩埚、泥三角
D
用盐酸除去BaSO4中混有的少量BaCO3
漏斗、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A.AB.BC.CD.D
5.
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试剂、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A.图1:用酒精提取碘水中的I2
B.图2:滴定管读数
C.图3:证明非金属性的强弱关系:S>C>Si
D.图4:收集Cl2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②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③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④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7.
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A.试剂瓶可以用于存放、溶解、稀释药
B.烧杯、烧瓶、锥形瓶均可加垫石棉网加热品
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加入蒸馏水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加至刻度线
D.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读数和最后读数均俯视,则量取的体积准确
8.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B.用图2所示装置可除去NO2中的NO
C.用图3所示装置可分离CH3COOC2H5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D.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Fe(OH)2,并较长时间观察其存在

2.实验题(共4题)

9.
无水MgBr2可用作催化剂。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MgBr2,装置如图,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 三颈瓶中装入10 g镁屑和150 mL无水乙醚;装置B中加入15 mL液溴。
步骤2 缓慢通入干燥的氮气,直至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
步骤3 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常温,过滤,滤液转移至另一干燥的烧瓶中,冷却至0 ℃,析出晶体,再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粗品。
步骤4 室温下用苯溶解粗品,冷却至0 ℃,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加热至160 ℃分解得无水MgBr2产品。
已知:
①Mg与Br2反应剧烈放热;MgBr2具有强吸水性;
②MgBr2+3C2H5OC2H5MgBr2·3C2H5OC2H5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中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干燥N2,原因是__________。
(2)如将装置B改为装置C(如图),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3中,第一次过滤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
10.
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上图仪器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用KClO3和MnO2制O2应选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用H2O2与MnO2制O2,并控制产生O2的速率,应选的装置是________。
(3)若用装置X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2,氧气应从________(填“b”或“c”,下同)端导入。若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端导入。

(4)若用F装置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实验室制取CO的方法一般采取甲酸脱水法(HCOOHCO↑+H2O),用纯净的CO完成该实验。
①除F、X外还需要的装置有___,X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X与其他导管连接的顺序是________(填导管口的序号);
②实验时,a处的可能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某小组以废铁屑、稀硫酸、饱和(NH4)2SO4溶液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和操作后,合成了浅蓝绿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Ⅰ.结晶水的测定:称取7.84 g浅蓝绿色晶体,加热至100 ℃失去结晶水,冷却至室温后,称重,质量为5.68 g。
Ⅱ.NH4+的测定:将上述5.68 g固体置于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的NaOH溶液,通入氮气,用40.00 mL 1 mol·L-1的硫酸溶液吸收产生的氨气。吸收氨气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2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硫酸,到终点时消耗20.00 mL NaOH溶液。

Ⅲ.铁元素的测定:将上述实验结束后三颈瓶中的溶液全部倒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适量3%的H2O2溶液,充分振荡后滤出沉淀,洗净、干燥、灼烧后;测得其质量为1.6 g。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Ⅰ中,不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烧杯B.铁架台(带铁圈)C.坩埚D.蒸发皿 E.酒精灯 F.干燥器 G.托盘天平
(2)在实验Ⅱ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吸收氨气结束后,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还需要对直形冷凝管进行“处理”,“处理”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Ⅱ中,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硫酸时,应使用_______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中,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浅蓝绿色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三颈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已知硫酸铜加热分解生成CuO、O2、SO2和SO3(g)。通过测定产生的三种气体的量可确定该反应的方程式。实验用到的仪器如下图所示。

有关操作和结果如下(已知:H+HSO3=SO2↑+H2O)。
①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无水CuSO4固体充分加热到完全分解。
②实验后测得装置F总质量比实验前减少了0.96 g(忽略水蒸气的损失和SO2的溶解)。
③干燥管C在实验后质量增加3.84 g。
④由量筒中水的体积,折算出标准状况下相应气体的体积为224 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使用上图所给仪器装置(可重复使用),按从左到右的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①→⑨⑩→⑥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填序号) 。
(3)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