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15周测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2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3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办任何事情总是小心翼翼的,唯恐出任何差错。
B.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C.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
D.36岁的邓肯依旧很刻苦的进行练习,无论是投篮还是对抗,他都一丝不苟的对待。
2.
下列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将“积极”改为“踊跃”。)
B.今年将有近50名左右的学员在法库县通过驾驶培训考试,获得私用飞机驾照。(删去“近”或“左右”。)
C.香港电影导演徐克翻拍的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引起了观影热潮。(将“引起”改为“掀起”。)
D.在中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使历时将近一个月的中印边界“帐篷对峙”事件和平解决。(将“在……下”去掉。)

2.字词书写(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yīn huì (_______________)了。
(2)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kuāng piàn (__________)。
(3)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
zì cán xíng huì(____________)。
(4)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xiē sī dǐ lǐ (_____________)地开始了。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邹忌八尺有余
(2)明日徐公来,视之。
(3)王之甚矣。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明了明确的主题思想,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
B.“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中,邹忌看出了齐威王受的蒙蔽太厉害了。
C.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燕、赵、韩、魏,皆朝于齐”,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5.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③,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中牟:地名。②矢:射出的箭。③舍:古代度量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苦耕稼之/ 其筋骨
B.何为而可以免此也/口婆心
C.莫学/鸣佩环
D.岂不哉/乎众矣
【小题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将休吾将不休人将卧吾不敢卧
【小题3】从选文看,宁越身上有哪些优点?对你有何启发?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细品寂寞
王晓河
①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既“不甘”又“耐得”,似乎冰炭不同炉,实则辩证统一。耐得寂寞是专心求一,厚实的底蕴在寂寞中沉淀,深邃的思想在寂寞中孕育,坚韧的意志在寂寞中磨炼;不甘寂寞是奋发向上,如火的激情在不甘中燃烧,惊人的创造在不甘中迸发,追求的目标在不甘中接近。“耐得”常夯实,“不甘”促飞跃,“不甘”须“耐得”垫底,“耐得”须“不甘”引领,“不甘”与“耐得”两相交织,两者兼备,登得上乘境界。
②“巴蜀鬼才”魏明伦甘于寂寞,7岁学戏,9岁成为四川自贡市川剧团的“九龄童”,工龄四十多年,居然没有换过供职单位。他干巴的履历只有一行:自贡川剧团。他不甘寂寞,以“九部大戏、几卷杂文、两打碑赋”名扬天下,他幽默地说:“我的成功秘诀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③袁隆平甘于寂寞,风里来雨里去研究杂交水稻;不甘寂寞,时刻瞄准更高的目标。耐得寂寞使无数才俊梦想成真,不甘寂寞使无数英雄再攀高峰。真正不甘寂寞的人,最能耐得住寂寞,耐住寂寞的人最不甘寂寞
④耐得寂寞,非是隐形遁迹,枯槁心灵;不甘寂寞,也非好高骛远,四面出击,而是专攻与博取同存,冷静与激情共聚,埋头与抬头互辅。受得清冷,但不清贫,有自己广阔的心灵世界;追求卓越,但不浮躁,保持默默耕耘的精神境界;心中有主,心地轻松,满怀理想的绿洲和希冀的花朵。反差大,实相通,功夫深,境界高,“耐得”而中气充足,“不甘”而神采飞扬,是一种上乘内功的修炼。
⑤二月河有一座右铭:“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夹着尾巴做人。”所以,他有无波无浪的“静静地流淌”,也有“我来写”的惊人一呼,成为写帝王的作家第一人。著名作家叶永烈,长期从事“寂寞之道”,先以儿童文学、科幻文学、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后来转向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追寻探访中国现当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独家涉及高度敏感题材和高度敏感人物,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耐得寂寞,不是百无聊赖,而是沉酣吸纳,激情四射;不甘寂寞,也不是“拼命赶热闹,往热闹当中挤进去。从前白相大世界,越是乱哄哄、闹稠稠的地方,好像越有趣”(刘海粟语)。而是瞄准正道,追求卓越。两者浑然一体,互相砥砺,方有大成,方成大家。
⑥对寂寞“耐得”和“不甘”,是人生的清醒之为,境界之为,积极之为,有为之为。好些事,存“耐得”,正是因为“不甘”,由于环境、能力、机遇等的限制,耐得住才有时机和可能,不甘心才有进取和提高。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耻;刘备韬晦蓄锐,天下三分。天下之事,相反相成,“板凳要坐十年冷”,当沉淀积蓄时则沉淀积蓄,“文章不写一句空”,当卓越爆发时则卓越爆发。入世中有淡定,淡定中有追求。淡定不与世隔绝,不颓唐沮丧,追求不心浮气躁,不急功近利,总是充实、修养、打造自己,总是在搏击、前进。
⑦“腹有诗书气自华”,境界到了,功夫到了,“耐得”和“不甘”,便成了腾飞之两翼,左右相助,得心应手,有志竟成,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提出主要观点“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
B.古今名人并举,目的是使论据全面而典型,论证更具说服力。
C.文章前部分论证“甘于寂寞”,后部分论证“不甘寂寞”。
D.选文的论述结构为:提出问题(①)———分析问题(②③④⑤⑥)———解决问题(⑦)。
【小题2】不能证明第5段中“耐得寂寞,不是百无聊赖,而是沉酣吸纳,激情四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香港歌手邓紫棋刚出道时,演出机会很少,但她并没有闲着,而是努力练唱歌练体能,曾因连续三十多个小时的忘我训练而大病一场,她也无怨无悔。
B.诸葛亮躬耕陇亩,淡泊名利,甘当一介农夫,在寂寞中收获富足。
C.冰心年少时一天到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读书,脑里尽是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她化寂寞为痴,在喧嚣尘世中扫除一方净土。
D.王羲之七岁开始练书法,几十年如一日,刻苦练习,甚至睡觉时还揣着名家书法,因为手指不停在衣服上练字,时间一长,连衣襟都划破了。
【小题3】谈谈你对“真正不甘寂寞的人,最能耐得住寂寞,耐住寂寞的人最不甘寂寞”这句话的理解。作为一名初三学生,结合本文和实际谈谈如何才能“耐得住寂寞”。
7.
后生可畏
刘斌立
(1)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
(2)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
(3)“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4)“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5)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 ”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地挺朋克(朋克(Punk),又译为庞克,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
(6)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道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7)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8)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
(9)“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 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10)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11)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
(12)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13)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14)“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15)“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16)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17)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生可畏!”
(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13期,有删改)
【小题1】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被迫备考律师——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帮助穷人打官司
【小题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1)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
(2)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小题3】联系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
【小题4】小说主人公是常远,作者却以大部分内容写“我”和老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名著阅读(共1题)

8.
附加题
我在这个国家已经生活了三年,我想读者们一定希望我像别的旅行家那样能把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跟他们说一说;实际上这也是我主要想努力了解的东西。
因为这些高贵的“慧骃”生来就具有种种美德,根本不知道理性动物身上的罪恶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它们的伟大准则就是培养理性,一切都受理性支配……
……从最遥远的地方来的陌生客人和最亲近的邻居受到的款待是一样的。不管它走到哪里,都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样。它们非常讲礼貌,可是完全不拘泥于小节。它们绝不溺爱小马,教育子女完全以理性为准绳。我就曾经看到,我的主人爱抚邻居家的孩子跟爱抚它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它们遵循大自然的教导,热爱自己所有的同类。
……节制、勤劳、运动和清洁是青年男女都必须攻读的课程。我的主人认为我们除家务管理方面的一些功课外,对女子的教育和对男子的教育不同,实在太荒唐了。它说的很对,这样我们的人就有一半什么事也不能做,只会把孩子一个个生到这个世上来。将我们的子女交给这么一些无用的动物去照看,就更足以证明我们的残忍。 
但是“慧骃”却要训练它们的孩子在陡峭的山坡上来回奔跑,或者在坚硬的石子地上奔来奔去,它们以此来锻炼孩子们的体力、速度和毅力;跑得浑身出汗时,就命令它们一头扎进池塘或者河中。一个地区的青年每年有四次机会聚到一起,表演它们在跑、跳以及其他体力和技巧方面的本领,大家用赞美的歌曲来歌颂男女优胜者。在这样的节日里,仆人们就会赶着一群驮着干草、燕麦和牛奶的“野胡”到表演场地去给“慧骃”享用;东西送到,那些畜生马上就被赶了回来,兔得它们在会场上吵吵闹闹。
【小题1】上述内容是格列佛在游历哪一国时的经历?文段中写到的畜生是什么?它们在小说中影射什么?
【小题2】请你联系《格列佛游记》的内容,概括“慧骃”最主要的两种美德。
【小题3】联系现实生活,你对短文中“慧骃”教育子女的做法有何感想?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段____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词,比如“温暖、自由、孤独”等词,把题目补充完整;(2)要重点阐述那是一段什么样的日子,“我”从中得到的感悟和启示,抒写真情实感。(3)自选文体;(4)不少于5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