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已知氨气、氯化氢气体等都极易溶于水。1体积的水常温下大约能分别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和500体积的氯化氢气体。因此可用这两种气体做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干燥的烧瓶中充满氨气,打开橡皮管上的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能观察到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如果要找某气体代替氨气做“喷泉”实验,该气体必须具备__________的性质。

如图所示,干燥的烧瓶中充满氨气,打开橡皮管上的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能观察到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如果要找某气体代替氨气做“喷泉”实验,该气体必须具备__________的性质。
2.单选题- (共7题)
3.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提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与其他成分反应)。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铜粉应稍过量 |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 |
4.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 空气可用于工业制备氮气和氧气
C. 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A.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 空气可用于工业制备氮气和氧气
C. 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5.
下图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
C.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换成细铁丝 D. 红磷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A.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
C.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换成细铁丝 D. 红磷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8.
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 B. 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C. 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A. 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 B. 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C. 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3.填空题- (共1题)
9.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有a.氮气、b.氧气、c.氩气、d.氦气四种物质,请选择合适的字母填空。
(1)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的是________。
(2)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________。
(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
(4)某些膨化食品(如薯片)中,常采用充气包装,即首先抽出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这些充入的气体通常是________。
(1)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的是________。
(2)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________。
(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
(4)某些膨化食品(如薯片)中,常采用充气包装,即首先抽出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这些充入的气体通常是________。
4.实验题- (共2题)
10.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如下:用注射器抽取30 mL空气(活塞拉至30 mL刻度处),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为50 mL,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的铜粉,在右侧导管口套上瘪的气球,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中气体全部挤入硬质玻璃管,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14 mL。(提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1)写出铜粉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
(3)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

(1)写出铜粉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
(3)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
11.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试剂选择红磷,不能选择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镁条(不但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由此你总结出选择试剂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所用的红磷量为什么要足够多?_____________。
(3)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4)打开止水夹的时机为________________,否则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测定时得到的结果小于
,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1)实验试剂选择红磷,不能选择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镁条(不但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由此你总结出选择试剂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所用的红磷量为什么要足够多?_____________。
(3)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4)打开止水夹的时机为________________,否则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测定时得到的结果小于

A.实验前没有夹紧止水夹 | 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
C.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 D.点燃的红磷插入瓶中的速度太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