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A.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生病了,但他无时无刻挂念着自己的学生。 |
B.这个女子足球队代表中国参加了青年足球锦标赛并夺得冠军。 |
C.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 |
D.何贤川是海南省评出的六名“海南乡村道德好青年”中年龄最小的获奖者之一。 |
春日踏青,春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 B.④③②① | C.③①④② | D.④②③①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作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小说集有《呐喊》、《野草》等。 |
B.《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
C.《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大学》《中庸》《春秋》并成为“四书”。 |
D.我国古代的文化习俗是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__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①④② | B.④③①② | C.④②③① | D.③④②① |
2.字词书写- (共1题)
(1)他为人善良又爱护小动物,所以收留了这只没有着落(_____)的小猫咪。
(2)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_____)。
(3)徐志摩才华横溢,风流tì tǎng(_______),又是名家大师,许多杂志社邀请他写文章。
(4)在guǎng mào wú yín(_____________)的海面上,2018年10月23日,正式通车运营的珠港澳大桥雄伟壮观气势非凡。
3.诗歌鉴赏- (共1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下面有关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
B.“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和颈联都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小题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 “我”的心理或表现 |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
回家 | 惊讶 | ① |
② | 力不从心 | 游刃有余 |
交流 | 羞愧 | ③ |
考试 | ④ | 挥汗如雨 |
【小题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我”回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打好麦收战役。 |
B.第②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 |
C.第⑨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 |
D.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
【小题4】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5.对比阅读- (共1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
(乙)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牧,素结恩德,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司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讫:____________________
(4)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乃: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2)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小题3】请你结合甲文分析“友人”的形象。
【小题4】甲、乙两则故事都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名著阅读- (共1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13,接着是绍兴光复14。第二天A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15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16。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A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篇名)。(2)全文中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7.综合性学习- (共1题)
益阳新讯网5月28日,市博物馆举行“乐享传统,粽爱端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的活动,吸引了省商务厅2017非洲国家民族政策与实践研修班的19名学员参加,来自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8.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