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振宁在北大的报告,展望了物理学前景,非常有感召力,能够哗众取宠。 |
B.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导致了老百姓的麻木不仁。 |
C.先生的教导让我一直耿耿于怀,永远不能忘记。 |
D.我的故乡不再是昔日贫穷的小镇,处处是厂房,马路上人来人往,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
2.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
B.现在宜兴地区刚入冬季,早晚气温较低,但在中午和暖的阳光下,穿毛衣也不嫌热。 |
C.她说还是生一个好,你看是不是考虑一下她的意思? |
D.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 |
3.
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选自《桥梁史话》,作者是茅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他是我国的桥梁专家、教育家。 |
B.《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
C.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 |
D.《周亚夫军细柳》作者是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诗歌鉴赏- (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1】词中通过哪些外在的行为举止来表达她对夫死、家亡、国破的浓浓哀愁?
【小题2】“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这一句好在哪里?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1】词中通过哪些外在的行为举止来表达她对夫死、家亡、国破的浓浓哀愁?
【小题2】“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这一句好在哪里?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6.
阅读《愚公移山》部分语段,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文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翻译语段中的划线句。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文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且:将近。 | B.险:险峻的大山。 |
C.箕畚: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 D.反:同“返”,往返 |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军中不解其故 故:(________)
(2)比次日 比:(________)
(3)一霎而绝 绝:(________)
(4)此去西南十里 去:(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与例句“必有惊之者”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2)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军中不解其故 故:(________)
(2)比次日 比:(________)
(3)一霎而绝 绝:(________)
(4)此去西南十里 去:(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与例句“必有惊之者”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 B.无丝竹之乱耳 |
C.学而时习之 | D.至石之半 |
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 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
(1)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2)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穿长衫的老裁缝
禹正平
①昨夜,我又梦见了老裁缝。
②老裁缝是我妻子家隔壁的屋主,60来岁,精精瘦瘦,蓄一撮黄白相杂的山羊胡须,一年四季总套着那件罩过脚背的青色长衫。
③他生性喜欢凑热闹。记得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春日,我初次去妻子家相亲,凳子还没坐热,门外就沁进一句乐乐呵呵的问候,紧接着青色长衫裹进一个瘦老头。我恭敬地站起身,递过一根过滤嘴香烟,他却如躲瘟疫般避开了。待我尴尬地坐下,他将长衫一撩,随意地坐在我对面,直瞪瞪地拿眼睛挑剔着我。正当我想在心里诅咒他时,他却有眉有眼地夸奖了我一番,什么眉清目秀状元郎呀,手长指尖真秀才呀,云云。
④从那以后,只要我去未婚妻家串门,老裁缝总要过来露露脸,凑一番热闹,或三言两语,或喋喋不休。一日,我在不经意间从门口瞥见老裁缝一手提一个鼎罐,不疾不徐地朝镇上那条通往水井的麻石路走去。后来未婚妻告诉我,原来,老裁缝迷信,认为人一生用多了水,去阴间是要坐水牢的。于是,他视水如命。他每天只提两鼎罐水,清晨从不洗脸,晚上倒小半盆水抹抹嘴,又拿来洗脚,牙是从不刷的。他的屋后有一个菜园,他浇起菜来却很大方,别人十天半月浇一次园,他却三五天浇一次。因此,他的菜园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其实,浇菜是他的乐趣。他端着弓步,两手握着舀勺,眼睛炯炯有神,盖过脚背的长衫在菜中扫来扫去。他一边浇菜,一边情不自禁地哼着一曲古朴的歌谣:
单身公呀是人仙,
一斤米饭三碗堆尖,
一碗肉左边翻到右边,
呷只鸡来四把周全……
⑤唱归唱,他却很吝啬,每每卖完一担菜,熬到日头偏西,他也从不进镇上的馆子,每餐也从不吃饱。正月里的一块腊肉,他会攒到秋收。偶尔买一回肉,也要吃上半个月。假如久不吃荤菜,又怕人笑话,于是吃完饭后,他就往嘴上抹点油,一边走一边拿根火柴棍剔牙齿。
⑥老裁缝落到这步田地,他自己做梦都想不到。公允地说,他最拿手的还是裁缝手艺,方圆百十里的裁缝师傅,还没有哪个人的技艺能超越他。遗憾的是,随着缝纫机的出现,他的手艺被慢慢淘汰了。也有人找上门来,那是旧时的老主顾,他们照旧打发自己的儿孙前来邀请。碰上这种场合,老裁缝便掩饰不住脸上的兴奋,用手一遍又一遍地摸着山羊须,然后有条不紊地打开一个小包袱,里面装着久违了的剪刀、竹尺和针线盒。尔后,很考究地套上那件自己的得意之作——只有逢年过节时才穿的的确良长袍,右手挽着那个小包袱,迈着方步跟在晚辈的后面,既庄重又滑稽地走着。
⑦老裁缝是这样古怪,之前,我认定他一直是个孤寡老头。中秋节那天晚上,他照例过来凑热闹,出门时,却霸蛮地请我去他家吃顿晚饭。盛情难却,我硬着头皮去了。一墙之隔,竟是另一个世界。他那低矮简陋的房舍里,贴满了五花八门的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画”,有漂亮的烟盒、火花、剪报和糖纸等;就连房间的空间也利用上了,交叉着两根绳索,上面挂得红红绿绿的东西。他见我诧异、惊愕,就歉意地用手摸着山羊须,憨厚地“嘿嘿”笑着。当我静下心来,才发现房里唯一的四方桌上摆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一张女人的相片:30来岁、瓜子脸、细高挑儿,穿一身水红色碎花衣裤,模样儿齐齐整整。在我一再地追问下,老裁缝凄凄道出那是他已过世的女人。几杯浊酒下肚,老裁缝的话匣子打开了,原来那晚是他死去20年的女人的忌日。说到动情处,他的双眼蒙上了一层浑浊的老泪。我被他的一往情深打动了,怎么也咽不下这桌丰盛的酒菜。
⑧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与妻成了亲,老裁缝不动声色地送来一床被单,我俩珍惜地将它压在箱底。也就在这年冬天,老裁缝得了重病,当我和妻子去医院探望他时,他正颤抖着双手,将自己一生积蓄下来的1万块钱捐给医院,并叮嘱医生将这些钱用在和他女人一样得癌症的人身上。
⑨老裁缝走的那天,镇上的人都来为他送行,回来的路上,有人说他这辈子不值,无儿无女,无娘无妻,吃没有吃好,穿没有穿好。我并不赞同他们的说法,可是,每当我想起他,心里就哀哀的,总想为他说些什么。
(选自《读者》,有改动)
【小题1】文章叙述了有关老裁缝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小题2】说说你对第⑥小节中加点词语“庄重”和“滑稽”的理解。
【小题3】文章中多次提到了老裁缝的“长衫”,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4】文章最后说:“我并不赞同他们的说法,可是,每当我想起他,心里就哀哀的,总想为他说些什么。”作者对“老裁缝”有着怎样的情感?
穿长衫的老裁缝
禹正平
①昨夜,我又梦见了老裁缝。
②老裁缝是我妻子家隔壁的屋主,60来岁,精精瘦瘦,蓄一撮黄白相杂的山羊胡须,一年四季总套着那件罩过脚背的青色长衫。
③他生性喜欢凑热闹。记得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春日,我初次去妻子家相亲,凳子还没坐热,门外就沁进一句乐乐呵呵的问候,紧接着青色长衫裹进一个瘦老头。我恭敬地站起身,递过一根过滤嘴香烟,他却如躲瘟疫般避开了。待我尴尬地坐下,他将长衫一撩,随意地坐在我对面,直瞪瞪地拿眼睛挑剔着我。正当我想在心里诅咒他时,他却有眉有眼地夸奖了我一番,什么眉清目秀状元郎呀,手长指尖真秀才呀,云云。
④从那以后,只要我去未婚妻家串门,老裁缝总要过来露露脸,凑一番热闹,或三言两语,或喋喋不休。一日,我在不经意间从门口瞥见老裁缝一手提一个鼎罐,不疾不徐地朝镇上那条通往水井的麻石路走去。后来未婚妻告诉我,原来,老裁缝迷信,认为人一生用多了水,去阴间是要坐水牢的。于是,他视水如命。他每天只提两鼎罐水,清晨从不洗脸,晚上倒小半盆水抹抹嘴,又拿来洗脚,牙是从不刷的。他的屋后有一个菜园,他浇起菜来却很大方,别人十天半月浇一次园,他却三五天浇一次。因此,他的菜园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其实,浇菜是他的乐趣。他端着弓步,两手握着舀勺,眼睛炯炯有神,盖过脚背的长衫在菜中扫来扫去。他一边浇菜,一边情不自禁地哼着一曲古朴的歌谣:
单身公呀是人仙,
一斤米饭三碗堆尖,
一碗肉左边翻到右边,
呷只鸡来四把周全……
⑤唱归唱,他却很吝啬,每每卖完一担菜,熬到日头偏西,他也从不进镇上的馆子,每餐也从不吃饱。正月里的一块腊肉,他会攒到秋收。偶尔买一回肉,也要吃上半个月。假如久不吃荤菜,又怕人笑话,于是吃完饭后,他就往嘴上抹点油,一边走一边拿根火柴棍剔牙齿。
⑥老裁缝落到这步田地,他自己做梦都想不到。公允地说,他最拿手的还是裁缝手艺,方圆百十里的裁缝师傅,还没有哪个人的技艺能超越他。遗憾的是,随着缝纫机的出现,他的手艺被慢慢淘汰了。也有人找上门来,那是旧时的老主顾,他们照旧打发自己的儿孙前来邀请。碰上这种场合,老裁缝便掩饰不住脸上的兴奋,用手一遍又一遍地摸着山羊须,然后有条不紊地打开一个小包袱,里面装着久违了的剪刀、竹尺和针线盒。尔后,很考究地套上那件自己的得意之作——只有逢年过节时才穿的的确良长袍,右手挽着那个小包袱,迈着方步跟在晚辈的后面,既庄重又滑稽地走着。
⑦老裁缝是这样古怪,之前,我认定他一直是个孤寡老头。中秋节那天晚上,他照例过来凑热闹,出门时,却霸蛮地请我去他家吃顿晚饭。盛情难却,我硬着头皮去了。一墙之隔,竟是另一个世界。他那低矮简陋的房舍里,贴满了五花八门的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画”,有漂亮的烟盒、火花、剪报和糖纸等;就连房间的空间也利用上了,交叉着两根绳索,上面挂得红红绿绿的东西。他见我诧异、惊愕,就歉意地用手摸着山羊须,憨厚地“嘿嘿”笑着。当我静下心来,才发现房里唯一的四方桌上摆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一张女人的相片:30来岁、瓜子脸、细高挑儿,穿一身水红色碎花衣裤,模样儿齐齐整整。在我一再地追问下,老裁缝凄凄道出那是他已过世的女人。几杯浊酒下肚,老裁缝的话匣子打开了,原来那晚是他死去20年的女人的忌日。说到动情处,他的双眼蒙上了一层浑浊的老泪。我被他的一往情深打动了,怎么也咽不下这桌丰盛的酒菜。
⑧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与妻成了亲,老裁缝不动声色地送来一床被单,我俩珍惜地将它压在箱底。也就在这年冬天,老裁缝得了重病,当我和妻子去医院探望他时,他正颤抖着双手,将自己一生积蓄下来的1万块钱捐给医院,并叮嘱医生将这些钱用在和他女人一样得癌症的人身上。
⑨老裁缝走的那天,镇上的人都来为他送行,回来的路上,有人说他这辈子不值,无儿无女,无娘无妻,吃没有吃好,穿没有穿好。我并不赞同他们的说法,可是,每当我想起他,心里就哀哀的,总想为他说些什么。
(选自《读者》,有改动)
【小题1】文章叙述了有关老裁缝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小题2】说说你对第⑥小节中加点词语“庄重”和“滑稽”的理解。
【小题3】文章中多次提到了老裁缝的“长衫”,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4】文章最后说:“我并不赞同他们的说法,可是,每当我想起他,心里就哀哀的,总想为他说些什么。”作者对“老裁缝”有着怎样的情感?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