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烟道气无害化处理是保护绿水青山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小题。
1. 烟道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CaSO4·2H2O)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反应③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为更好的脱硫应使用石灰石粉末
b 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有CO2生成
c 脱硫后的烟气对环境无害
2. 烟道气中的CO2经“捕捉”可用于甲醇(CH3OH)。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
(2)用该方法生产16吨甲醇,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
1. 烟道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CaSO4·2H2O)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反应③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为更好的脱硫应使用石灰石粉末
b 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有CO2生成
c 脱硫后的烟气对环境无害
2. 烟道气中的CO2经“捕捉”可用于甲醇(CH3OH)。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
(2)用该方法生产16吨甲醇,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鱼是很多人喜欢的观赏动物,鱼缸养鱼有门道。
(1)鱼缸中一般安装有循环水泵,能将鱼缸里的水抽到放有膨松棉的净化槽中,其净化原理是__________。

(2)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做消毒剂,所以自来水不宜直接用来养鱼,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为保证鱼的正常生活,鱼缸需要增氧。
①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增氧剂,其增氧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
②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在缓慢释放氧气的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________。
A CaCO3 B Ca(OH)2 C CaO
(1)鱼缸中一般安装有循环水泵,能将鱼缸里的水抽到放有膨松棉的净化槽中,其净化原理是__________。

(2)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做消毒剂,所以自来水不宜直接用来养鱼,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为保证鱼的正常生活,鱼缸需要增氧。
①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增氧剂,其增氧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
②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在缓慢释放氧气的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________。
A CaCO3 B Ca(OH)2 C CaO
3.科普阅读题- (共1题)
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1799年,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锡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伏打电堆。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特电堆”进行了改良,制成了如下图所示的Zn-Cu电池。
Zn-Cu电池几经变化,演变成现在的多种电池。其中用量最大是普通干电池,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普通干电池电压随使用时间而下降,直至报废,所以也称为一次性电池。

给电池以反向电流,使电池电压回升,能反复使用的电池为“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充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₄+ =PbO₂+Pb+2H₂SO₄。纯电动汽车使用的就是各种蓄电池,其使用寿命与充电次数相关,2-6年不等,靠充电桩直接供电。2018年,我国的电力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火电主要以燃煤为主。
燃料电池又称"连续电池",即只要活性物质连续地注入,就能不断地进行放电的一类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如下图)。氢燃料电池就是其中的一种,它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电能。
电池的生产原料中含有汞、铅、镍等重金属,处理不当会造成污染。

依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干电池使用的金属材料有__________。
(2)Zn-Cu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请补全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PbSO₄+_______=PbO₂+Pb+2H₂SO₄。
(4)氢燃料电池中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关于这一举措,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使用纯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 要想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改善环境,还必须减少火力发电
C 各种蓄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D 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
1799年,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锡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伏打电堆。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特电堆”进行了改良,制成了如下图所示的Zn-Cu电池。
Zn-Cu电池几经变化,演变成现在的多种电池。其中用量最大是普通干电池,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普通干电池电压随使用时间而下降,直至报废,所以也称为一次性电池。

给电池以反向电流,使电池电压回升,能反复使用的电池为“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充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₄+ =PbO₂+Pb+2H₂SO₄。纯电动汽车使用的就是各种蓄电池,其使用寿命与充电次数相关,2-6年不等,靠充电桩直接供电。2018年,我国的电力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火电主要以燃煤为主。
燃料电池又称"连续电池",即只要活性物质连续地注入,就能不断地进行放电的一类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如下图)。氢燃料电池就是其中的一种,它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电能。
电池的生产原料中含有汞、铅、镍等重金属,处理不当会造成污染。

依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干电池使用的金属材料有__________。
(2)Zn-Cu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请补全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PbSO₄+_______=PbO₂+Pb+2H₂SO₄。
(4)氢燃料电池中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关于这一举措,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使用纯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 要想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改善环境,还必须减少火力发电
C 各种蓄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D 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I:将足量的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钾三种物质分别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探究II:
探究III:探究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I中,溶解过程放出热量的物质是__________。
(2)对探究II中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需要做的对比是________。分析得出的结论之一是__________。
(3)探究III中,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通过该探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同学们想通过探究,比较食盐和氯化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探究方案应该是__________。
探究I:将足量的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钾三种物质分别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探究II:
实验 | ![]() ① | ![]() ② | ![]() ③ |
现象 | 固体溶解, 形成紫红色溶液 |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 固体几乎不溶解 |
探究III:探究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I中,溶解过程放出热量的物质是__________。
(2)对探究II中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需要做的对比是________。分析得出的结论之一是__________。
(3)探究III中,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通过该探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同学们想通过探究,比较食盐和氯化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探究方案应该是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12题)
6.填空题- (共2题)
17.
压汽蒸馏能大大提高热功效率,节约能源。利用压气蒸馏的方法淡化海水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器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压缩机内,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

(1)蒸发器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压缩机内,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
18.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A或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
A | B |
(1)蒸馒头时,在发酵的面团中加入纯碱能中和酸味,纯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干冰易升华,可用于_______。 | (1)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生石灰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氢氧化钠易潮解,可用于__________。 |
7.实验题- (共3题)
19.
依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B用来探究燃烧的条件,由此得出燃烧的结论是__________。
(3)C中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_____。
(4)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B用来探究燃烧的条件,由此得出燃烧的结论是__________。
(3)C中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_____。
(4)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0.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K,向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CO2,B中无明显现象。该过程能否证明CO2与NaOH反应,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2)将注射器中的盐酸推入A中,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打开K,向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CO2,B中无明显现象。该过程能否证明CO2与NaOH反应,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2)将注射器中的盐酸推入A中,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