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父子间的感情是依靠寸积铢累的后天来培养的。 |
B.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
C.银行业推行多项改革措施,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提高效率并推陈出新,利率限制随之全面撤销。 |
D.夜色里的黄山湖公园,在彩灯的映照下,呈现出一派浮光掠影、流光溢彩的景象。 |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的“铭”和《马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
B.《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
C.“垂髫”指老人,“古稀”指七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 |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分别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呐喊》。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诗歌鉴赏- (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 :代指故乡。③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
(1)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作赏析。
(2)这首诗写于什么节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 :代指故乡。③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
(1)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作赏析。
(2)这首诗写于什么节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5.
阅读与赏析
何泽,广州人也。泽少好学,长于歌诗。举进士,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畋猎①,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统天下以休兵,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使民何以出租赋?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庄宗大笑,为之止猎。拜仓部郎中。明宗时,数上书言事。明宗幸汴州,又欲幸邺,大臣屡言不听;泽伏合切谏,明宗嘉之,拜吏部郎中、史馆修撰。泽外虽直言,而内实邪佞,尝于内殿起居,班退,独留,以笏叩颡,北望而呼曰:“明主,明主! ”闻者皆哂之。
泽与宰相赵凤有旧,数私于凤,求为给谏。凤薄其为人,以为太常少卿。敕未出而泽先知之,即称新官上章自诉。章下中书②,凤等言:“泽未拜命而称新官,轻侮朝廷,请坐以法。”乃以太仆少卿致仕,居于河阳。泽时年已七十,尚希仕进,即遣奴婢诣匦③上章言事,请立秦王为皇太子。秦王素骄,多不轨,遂成其祸,由泽而始。晋高祖入立,召为太常少卿,以疾卒于家。
( 选自《新五代史》)
(注)①畋tián猎:打猎。②中书:中书省的简称,古代的政府机构之一。③匦guǐ:箱子,小匣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疾卒于家”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小题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为之止猎
②屡言不听
③秦王素骄
④闻者皆哂之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泽未拜命而称新官,轻侮朝廷,请坐以法。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何泽,广州人也。泽少好学,长于歌诗。举进士,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畋猎①,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统天下以休兵,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使民何以出租赋?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庄宗大笑,为之止猎。拜仓部郎中。明宗时,数上书言事。明宗幸汴州,又欲幸邺,大臣屡言不听;泽伏合切谏,明宗嘉之,拜吏部郎中、史馆修撰。泽外虽直言,而内实邪佞,尝于内殿起居,班退,独留,以笏叩颡,北望而呼曰:“明主,明主! ”闻者皆哂之。
泽与宰相赵凤有旧,数私于凤,求为给谏。凤薄其为人,以为太常少卿。敕未出而泽先知之,即称新官上章自诉。章下中书②,凤等言:“泽未拜命而称新官,轻侮朝廷,请坐以法。”乃以太仆少卿致仕,居于河阳。泽时年已七十,尚希仕进,即遣奴婢诣匦③上章言事,请立秦王为皇太子。秦王素骄,多不轨,遂成其祸,由泽而始。晋高祖入立,召为太常少卿,以疾卒于家。
( 选自《新五代史》)
(注)①畋tián猎:打猎。②中书:中书省的简称,古代的政府机构之一。③匦guǐ:箱子,小匣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疾卒于家”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虫草为林 | B.扶苏以数谏故 |
C.何不试之以足 | D.无从致书以观 |
A.何泽挡住唐庄宗的马以死相谏,希望庄宗一统天下,积极应战,必要时可让疲惫不堪的百姓扩充军队。 |
B.何泽敢于直言进谏,多次上书,谏言中肯贴切,得到明宗的赞扬。先后担任吏部郎中,史馆修撰等职务。 |
C.何泽与宰相赵凤是老相识,多次私下找赵凤,要求当谏官。 |
D.秦王骄横,无法无天,终于造成祸乱,就是由何泽上书开始的。 |
①为之止猎
②屡言不听
③秦王素骄
④闻者皆哂之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泽未拜命而称新官,轻侮朝廷,请坐以法。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6.
暗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 ,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小题1】小说中的人物胡笛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概括。
【小题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小题3】小说结尾,石丁为何决定不把《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
【小题4】请说说题目“暗记”的含义及其作用。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 ,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小题1】小说中的人物胡笛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概括。
【小题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小题3】小说结尾,石丁为何决定不把《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
【小题4】请说说题目“暗记”的含义及其作用。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