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7676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4

1.推断题(共1题)

1.
以甲醛和苯酚为主要原料,经如图所示系列转化可合成酚醛树脂和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 D(部分反应条件和产物略去):

(1)CH3OH 的名称为_____。
(2)C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下列关于 A 的性质,能反映支链对苯环结构产生影响的是_____(填字母)。
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稀溶液中加浓溴水产生沉淀
(5)E(C8H10O2)与 B 的水解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1 mol E 可与 2 mol NaOH 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 3 种峰且峰面积之比为 3∶1∶1,符合条件的 E 共有_____种。
(6) 完成下面以 CH3OH 和 CH3ONa 为原料 ( 其他无机试剂任选 ) 制备化合物CH3COCH2COOCH3的合成路线。 CH3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3题)

2.
现有甲、乙两个化学小组利用两套相同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 H2O2 分解速率的因素(仅一个条件改变)。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编号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甲组实验Ⅰ
25 ℃
三氧化二铁
10 mL 5% H2O2
甲组实验Ⅱ
25 ℃
二氧化锰
10 mL 5% H2O2
 
甲、乙两小组得出如下图数据。

(1)甲小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 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 H2O2 分解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 H2O2 在______(填“酸”或“碱”)性环境下放出气体速率较快;由此,乙组提出可以用BaO2固体与硫酸溶液反应制 H2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持这一方案的理由是_____。
(3)已知过氧化氢是一种极弱的二元酸:H2O2H++HO2- (Ka1=2.4×10-12)。当稀 H2O2溶液在碱性环境下分解时会发生反应 H2O2+OH-HO2-+H2O,该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 k·c(H2O2c(OH-),逆反应速率为v k ·c(H2O)·c(HO2- ),其中k k 为速率常数,则k k 的比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3.
碲是ⅥA 族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在化工生产等方面具有广泛地应用。
(1)TeO2是两性氧化物,微溶于水,可溶于强酸或强碱。TeO2和足量 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从粗铜精炼的阳极泥(主要含有 Cu2Te)中提取粗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①已知加压酸浸时控制溶液的 pH 为 5.0,生成 TeO2 沉淀。如果 H2SO4溶液浓度过大,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滤渣“酸浸”后,将 Na2SO3加入 Te(SO4)2溶液中进行“还原”得到固态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还原”得到固态碲后分离出粗碲后,对粗碲进行洗涤,判断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
(3)已知阳极泥中 Cu2Te 的含量为 a%,则 m 吨阳极泥理论上可制得纯度为 n%的粗碲_____吨。
4.
三甲酸铝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等生产。120~150 ℃左右分解;0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16 g,100 ℃时,溶解度为 18.4 g。实验室用如下方法制备三甲酸铝: 首先用废铝渣制取 Al(OH)3固体,流程是:

(1) 调节 pH 用_____(填化学名称)试剂为好。 然后将氢氧化铝和甲醛依次加入到质量分数为 5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为 1∶3∶2),装置如图,最终可得到含三甲酸铝 90%以上的优质产品。反应式为 2Al(OH)3+6HCHO+3H2O2===2Al(HCOO)3+6H2O+3H2↑。
 
(2)反应过程可看作两步进行,第一步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二步为甲酸与 Al(OH)3反应生成三甲酸铝。
(3)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 30~70 ℃之间,温度不宜过高,主要原因是_____。
(4)实验时需强力搅拌 45 min,最后将溶液_____,抽滤,洗涤,干燥得产品。
(5)可用酸性 KMnO4标准溶液滴定法来测定产品纯度,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滴定管液面位置见上图 , 则消耗的酸性 KMnO4标准溶液体积为_____mL。

3.单选题(共3题)

5.
下列选项中的反应、现象与结论完全一致的是(夹持、加热装置已略去)

 
①中的反应
②中的现象
结论
A
MnO2与浓盐酸加热
KI淀粉溶液很快变蓝
Cl2有氧化性
B
Cu与浓硫酸加热
溴水褪色
SO2有漂白性
C
Na2CO3与醋酸溶液
苯酚钠溶液变浑浊
酸性:碳酸>苯酚
D
电石与饱和食盐水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乙炔有还原性
 
A.AB.BC.CD.D
6.
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 的单质 m、n、p 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双原子分子,其中 m 含共用电子对数最多;甲、乙分别为 10 电子、18 电子分子,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B.元素 X、Y、Z 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 X<Y<Z
C.Z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在主族元素中最强
D.化合物丙是离子化合物,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7.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

4.实验题(共1题)

8.
碱式碳酸镍[Nix(OH)y(CO3)z·nH2O]是一种绿色粉末,常用作催化剂和陶瓷着色剂,300 ℃以上时分解生成 3 种氧化物。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有关的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E 中仪器的名称是_____。
(2)甲、乙两装置可分别选取下列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可重复选取)。

(3) 安装好实验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称取一定量的碱式碳酸镍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内;加热硬质玻璃管,当装置 C 中_____(填实验现象)时,停止加热;打开活塞 K,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结束实验。
(4)装置 A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前后测得下表所示数据:
 
装置 B 中样品质量/g
装置 C 质量/g
装置 D 质量/g
实验前
3.77
132.00
41.00
实验后
2.25
133.08
41.44
 
已知碱式碳酸镍中 Ni 化合价为+2 价,则该碱式碳酸镍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单选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