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北雅中学、长雅中学、明德华兴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限时训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76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7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婷(pìng)   秘决   免(shè) 自吹自擂
B.遵(xún)    拮据   言(zhēng)   娇揉造作
C.宽(yòu)    积攒   杂(chān)    前仆后继
D.见(piě)    作揖   夫(nuò) 郑重其是
2.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我国羽坛健儿在去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如雷贯耳的欢呼声。
B.初三了,猛然发现我们师生间的情谊每天都在与日俱增
C.语文课上,老师旁征博引,从不同角度对这篇文言文进行了解读,我顿开茅塞
D.国庆节之夜,我们登上杜甫江阁,只见整个湘江灯火阑珊,真可谓不夜城。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体育馆翻新的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五六月份。
B.经过老师的指导后,我把作文中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C.通过这次期中考试,我知道了学习态度的正确与否是成绩优良的先决条件之一。
D.12月5日,冬雨纷纷,但明德华兴中学教学开放日的各项活动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久久地凝目审视那绿萝修长的藤蔓,绿蓬蓬一簇簇地攀绕在花架上, ,生机勃勃地向前攀援,有着一股不达理想境地誓不罢休的毅力和精神。
①左冲右撞似龙蛇般的头颈
②枝蔓青瘦而坚挺,叶片柔嫩而韧健
③又好像在欢快地鸣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儿
④似乎在向你招手
⑤它那坚韧的身躯
A.⑤④①③②B.②④③⑤①C.⑤①④③②D.②⑤①④③
5.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拜、去、废等。
B.《礼记》曰:“幼名,冠字。”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及笄礼而字。
C.在古代,“公”,一般表示对人的敬称。
D.古人把每个季节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个月。

2.句子默写(共1题)

6.
古诗文默写填空。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2)《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表达战斗的激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余杭四月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小题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的意思是:四月里的杭州,天空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生意”意为生机。
B.颔联通过“酒”等意象,托物言志,抒发伤春惜春之感。
C.颈联描写怡人的美景:春涨水满,船行水上,轻快如飞,微风轻拂,薄薄的衫袖翩翩起舞,在水中映出美丽的影子。面对如此景色,人的心情也高兴起来。
D.尾联写出了农事的繁忙,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
E.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风俗图,风景如画,体现了作者的归隐思想。
【小题2】请任选角度作赏析颔联“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祸,言于抚按,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
迁湖州知府,甫,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注)①抚按:官职名。②殿: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下等称为“殿”。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祸/所识穷乏者我与(《鱼我所欲也》)
B.乃/是亦不可以乎(《鱼我所欲也》)
C.甫,即捕杀豪恶奴/色愈恭,礼愈(《送东阳马生序》)
D.母,不复出/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积粟二千石备荒
A.无从致书观(《送东阳马生序》)
B.徒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C.而安陵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D.以是人多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小题4】文中掌道御史原本打算斥退陈幼学,后来又作罢,请说说其中的原因。陈幼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5.现代文阅读(共3题)

9.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①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能够成就人生。
②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③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④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⑤耐心是一种修养,耐心里有结果、有收获;耐心里有发现,有体验;耐心里有品质,有风骨。让我们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让我们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B.第②段只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耐心成就成功之美”的观点。
C.第③段中“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这样才能成就过程之美。
D.第⑤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呼应了开头。
【小题2】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上论据,下面不恰当的是(   )
A.愚公面对王屋、太行两座大山阻挡出入,决定移山,最后感动天帝,命人将山移走。
B.“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C.邱少云在对敌作战中,被烈火焚身,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咬牙坚持,最后壮烈牺牲。
D.《红楼梦》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作者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对每个字。每句话,他都反复斟酌,细细思量,前后增删了五次终成稿。
【小题3】文章的②③④段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理由。
10.
记叙文阅读

最后一只猫

刘亮程

①我们家的最后一只猫,是被我们赶走的。

②它是纯黑的,样子和以前几只没啥区别,只是更懒,懒得捉老鼠不说,还偷吃饭馍馍。后来一家人都讨厌它。

③小时候,它最爱跳到人怀里让人抚摸,小妹燕子整天抱着它玩。它是小妹有数的几件玩具中的一个,摆家家时当玩具一样将它摆放在一个地方,它便一动不动,眼睛跟小妹转来转去,直到它被摆放到另一个地方,还是很听话地卧在那里。

④后来,小妹长大了没了玩兴。黑猫也变得不听话,四处乱蹿。有时一跃跳到谁怀里,马上被一把拨拉下去。在地上挡脚了,也会不轻不重挨上一下。那段日子家里正好发生了几件让人烦心的事。我已记不清是些什么事,反正,有段日子生活对我们不好,我们也没更多的心力去关照家畜们。似乎,我们成了一个周转站,生活对我们好一点,我们给身边事物的关爱就会多一点。我们没能像积蓄粮食一样在心中积攒足够的爱与善意,以便生活中没这些东西时,我们仍能节俭地给予。那些年月我们一直都没积蓄下足够的粮食。贫穷太漫长了。

⑤黑猫在家里待得无趣,便常出去。有时在院墙上跑来跑去,还爬到树上捉鸟,却从未见捉到一只。它捉鸟时那副认真劲让人好笑,身子贴着树干。极轻极缓地往上爬。连气都不出。可是,不管它的动作多轻巧无声,总是爬到离鸟一米多远处,鸟便扑地飞走了。

⑥黑猫朝天上望一阵,无奈地跳下树来。

⑦以后它便不常回家了。我们不知道它在外面干些啥,村里几户人家夜里丢了鸡,有人看见是我们家黑猫吃的,到家里来找猫,家里因此变得很不安生。

⑧它已经几个月没回家,早变成野猫了。父亲愤愤地说。

⑨野了也是你们家的。你要这么推辞,下次碰见了我可要往死里打,来人气哼哼地走了。

⑩我们家的鸡却一只没丢过。黑猫也没再露面,我们也没太在意,都当作它已经被人打死了,从此不再有人理会。

⑪又过了几个月,秋收刚结束,一天夜里,我听见猫在房顶上叫,不停地叫。还听见猫在房上来回跑动。我披了件衣服出去,叫了一声,见黑猫站在房檐上,头探下来对着我直叫。我不知道出了啥事,它急声急气地要告诉我什么。我喊了几声,想让它下来。它不下来。只对着我叫。我不由得有些烦闷,懒得再理睬,进屋睡觉去了。

⑫钻进被窝我又听见猫叫了一阵,嗓子哑哑的。接着猫的蹄声踩过房顶,然后听见它跳到房边的草堆上。再没有声音了。

⑬第二年,也是秋天,我在南梁地上割苞谷杆过不去。十几天前就已掰完苞米。今年比去年少收了两马车棒子。我们有点生气,就把那片苞谷杆扔在南梁上半个月没去理识。

⑭别人家的苞谷杆早砍回来码上草垛,地里已开始放牲口,我们也觉得没理由跟苞谷杆过不去,它们已经枯死。掰完棒子的苞谷秆,就像一群衣衫破烂的穷叫花子站在秋风里。

⑮不论收多收少,秋天的田野都叫人有种莫名的伤心,仿佛看见多少年后的自己。枯枯抖抖站在秋风里。多少个秋天的收获之后,人成了自己的最后一茬作物。

⑯一个动物在苞谷地迅跑,带响一片苞谷叶。我直起身,以为是一条狗或一只狐狸,提着镰刀悄悄等候它跑近。

⑰它在距我四五米处蹿出苞谷地。是一只黑猫。我喊了一声,它停住,回头望着我。是我们家那只黑猫,它也认出我了,转过身朝我走了两步,又犹疑地停住。我叫了几声,想让它过来。它只是望着我,咪咪地叫。我走到马车旁,从布包里取出馍馍,掰了一块扔给黑猫,它本能地前扑了一步。两只前爪抱住馍馍,用嘴啃了一小块,又抬头望着我。我叫着它朝前走了两步,它警觉地后退了三步,像是猜出我要抓住它。我再朝它走,它仍退。相距三四步时,猫突然做出一副很厉害的表情。喵喵尖叫两声,一转身蹿进苞谷地跑了。

⑱这时我才意识到提在手中的镰刀。黑猫刚才一直盯着我的手,它显然是被我手中的镰刀吓到了。钻进苞谷地的一瞬我吃惊地发现,它的一条后腿有点瘸。肯定是被人打的。会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才意识到,对于黑猫,我们漠不关心已经很久了。

⑲从此,它将成为一只死心塌地的野猫,越来越远地离开村子,再也不会回来。我们终究还是把它赶走了!我怅惘地望着黑猫离去的方向,一时间感慨万千,我们赶走的又何止是那只猫!

【小题1】初读全文,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事件
家人及“我”的“态度”
①______
喜爱
黑猫变得不听话,四处乱蹿
②______
③______
生气
黑猫归家,一直在房上乱跳并大叫却不下来
烦闷
黑猫蹿回玉米地,终被“我”手中的镰刀吓跑
④______
 
【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⑭段中画线的句子。
掰完棒子的苞谷杆,就像一群衣衫破烂的穷叫花子站在秋风里。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以“我们家的最后一只猫,是被我们赶走的”开头,既引出了下文的故事情节,成功吸引读者兴趣,又和结尾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
B.从第④段中我们可以得知,黑猫之所以在我们家不再受重视是因为小妹长大了,失去了玩兴,不再需要黑猫的陪伴。
C.全文以“黑猫”为主要叙述对象,通过刻画我们一家人对黑猫态度的转变,深刻地表现了文章主旨。
D.文章中的“我”是一个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人,对于黑猫,“我”从始至终,心里始终存有一份愧疚。
E. 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说明为一体,往事中蕴含着对于人生体验的拷问,虽是以动物为主角,却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独特思考。
【小题4】如何理解文题“最后一只猫”的含义?有人将黑猫的最终离开归咎于我们家日渐变差的经济状况,认为我们的行为并无不妥之处。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链接材料)

刘盛兰,一个耄耋之年的贫困老人,曾十多年未尝过肉味,也没有添过新衣,甚至连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是,他却靠微薄收入和拾荒,攒10多万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学生。他曾说:“我不图回报,我有一碗饭,分你半碗。”

11.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长沙弹词
①在长沙,有一门可以与山东快板、河南梆子媲美的传统说唱音乐——长沙弹词。在旧时的茶楼里,乐师用一面渔鼓伴奏,一名艺人怀抱月琴,或唱或念,诗情画意的境界便油然而生,满堂客人的情绪也跟着长沙弹词的节奏不停变化。
②长沙弹词起源于道情,所谓道情,是指唐代道教在道观里所唱的经韵,宋代后又吸收词牌、曲牌,与民间曲艺结合。长沙弹词的源流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时任湖南安抚使的辛弃疾和诗人们泛舟长沙湘江,有歌伎弹奏琵琶、月琴等乐器。辛弃疾写了一首《贺新郎》:“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愁为倩,么弦诉。”“么弦”即“幺弦”,是月琴、琵琶的第四弦。辛弃疾的这首词成了湖南弹词的被发现的最早文献记录。
③长沙弹词成熟应在清朝同治年间,当时的长沙戏曲评论家杨恩寿就著有一本《坦园文录》,记录有长沙弹词先人张跛在1863年(同治二年)演唱《刘伶醉酒》时的情形:“以板鼓唱道情”“惟妙惟肖”。
④如果说清朝年间的弹词艺人是“个体户”小打小闹的话,到了民国时期,弹词艺人便变成了“抱团取暖”,弹词也在长沙城渐渐兴盛起来。为什么长沙弹词在民国风生水起呢?
⑤这就跟如今的嘻哈说唱艺人多存在于酒吧夜店一样,弹词生存也需要土壤,当时最重要的土壤就是茶寮、茶楼。1904年,长沙辟为商埠后,茶铺茶馆居全省之首,直到抗日战争后,长沙茶馆仍有百余家。像西牌楼的洞庭春茶馆、黄兴南路的德园、八角亭的大华斋、老照壁的徐松泉都是名噪一时的老字号。客人们在其中喝茶吃早点,有时一坐便是大半天,总不能让人闲着吧,得表演点节目。而喝茶的人又以贩夫走卒为主,演湘剧京剧什么的,一来太雅,二来地方也不够,一来二去,茶馆老板便选定了长沙弹词。弹词表演一般就一两人,占地不大,而且书也说得、小本也唱得。在茶馆茶棚表演,当时称为“坐棚”,长沙城里的说唱艺人有四五十个,20多个茶楼设场,有日、晚两场,每场听众百人。其火爆程度,不亚于如今的歌厅酒吧。
⑥长沙弹词发展到黄金时期,形成了三大不同的流派。一曰廖派,咬字行腔比较懒,唱词较为精炼;一曰周派,唱腔铿锵有力,唱词中喜欢加衬词;一曰舒派,唱腔圆润甜美。
⑦1927年长沙弹词进入说书场,弹词艺人以传统话本小说为基础,创作了不少长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长沙弹词还创作了不少如《雷锋参军》等现实题材的故事。
⑧长沙弹词发展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出了一位集大成的人物。此前的廖、周、舒三派虽各擅胜场,但总体来说板式变化较少,比较呆板。而长沙弹词盲老艺人彭延坤先生在精心继承前辈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规范整理了长沙弹词的九板八腔、十八套曲、方言十三辙,在唱腔上融汇了湘剧高腔、昆曲、小调、山歌等多种唱腔元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彭派,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长沙弹词的演唱艺术,也赢得了部分长沙弹词爱好者的追捧。
【小题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长沙弹词起源于道情,源流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是湖南弹词的被发现的最早文献记录。
B.清朝年间的弹词艺人是“个体户”的小打小闹,到了民国时期,长沙弹词渐渐走向成熟,弹词艺人便变成了“抱团取暖”,并且由于长沙茶寮、茶楼之多,长沙弹词在民国风生水起。
C.随着时间推移,长沙弹词不断发展进步,取材也越来越广,不仅从传统话本小说中取材创作,还创作了不少现实题材的故事。
D.彭延坤先生作为长沙弹词的集大成者,在继承前辈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彭派。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为长沙弹词,其黄金时期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各种流派。
B.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的向读者展现了长沙弹词在民国期间的茶铺里大受欢迎的情形。
C.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长沙唱词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流派的发展现状。
D.第⑧段“此前的廖、周、舒三派虽各擅胜场,但总体来说板式变化较少,比较呆板。”一句中“总体来说”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原文意思会发生改变。
【小题3】根据选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思考如何传承长沙弹词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链接材料)2017年,长沙在长沙市剧本创作中心建立和完善长沙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此外,长沙将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将地方戏曲振兴エ程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文化事业发展重点工作。同时还将注重保障戏曲从业人员社会权益,资助基层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扩大职称评审范围,将转企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并将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

6.名著阅读(共1题)

12.
依据相关名著知识填空。
阅读选自名著《水浒传》中的一段文字,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1)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
(2)他的绰号是?
(3)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7.语言表达(共1题)

13.
请根据下面表格中给出的信息,写一段介绍“近视”的说明性文字,并写出造成近视的外因,给出预防保护措施。
要求:①内容符合要求,信息不遗漏;②语言准确,条理清晰;③字数在150~200之间。
定义
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病因(内因)
遗传因素、发育因素
突出症状
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
其他临床表现
视力疲劳、眼球突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等
 

8.综合性学习(共1题)

14.
综合性学习。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三年的时光已悄然流逝,初识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往昔,校园处处留下欢歌笑语,而今不免涌起缕缕怅惘。但人生就是这样,走过一个“驿站”,既意味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
某校某班举行“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几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1)(标语拟写)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标语。
(2)(版块设计)
班上组织编写一本班史,请根据范例为其内容设计两个版块,写出版块名称及内容。
版块一:难忘的岁月(说说三年内发生的难忘的事件)
版块二:
版块三:
(3)(晚会串词)
你班要举行“毕业晚会”,节目中二重唱《朋友》之后是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假如你是晚会主持人,请参考示例写几句串台词,把这两个节目连接起来。

9.作文(共1题)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戴尔·卡耐基

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温·卡维林

读了上面两句话,你有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