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化验员对某市售补钙剂进行检验,想测定其含量是否达标,如图是某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在实验室中取10片钙片研碎后放于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依次加入到烧杯中,并不断搅拌,称量,将得到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钙片中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

请你根据题给信息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将钙片研碎的目的是: 。
(2)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3)试通过计算说明(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①该品牌钙片含量是否达标?
②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4)如果按用量服用,服用者每天通过该补钙剂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g。
稀盐酸的质量/g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g | 10 | 29.12 | 48.24 | 67.36 | 86.48 | 106.48 |

请你根据题给信息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将钙片研碎的目的是: 。
(2)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3)试通过计算说明(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①该品牌钙片含量是否达标?
②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4)如果按用量服用,服用者每天通过该补钙剂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g。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中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1)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问题与探究】过滤后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①NaOH ②Na2CO3 ③NaOH和Na2CO3
④Ca(OH)2和________ ⑤NaOH、 Na2CO3、Ca(OH)2
你认为该猜想________一定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少许几滴稀盐酸,没有立即产生气泡,甲同学判断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没有Na2CO3。小红同学认为该同学结论不严密,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a(OH)2溶液,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他认为B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
为进一步帮助乙同学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你的实验设计是:

(1)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问题与探究】过滤后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①NaOH ②Na2CO3 ③NaOH和Na2CO3
④Ca(OH)2和________ ⑤NaOH、 Na2CO3、Ca(OH)2
你认为该猜想________一定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少许几滴稀盐酸,没有立即产生气泡,甲同学判断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没有Na2CO3。小红同学认为该同学结论不严密,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a(OH)2溶液,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他认为B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
为进一步帮助乙同学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你的实验设计是: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无色溶液B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_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③正确 |
3.单选题- (共11题)
3.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K+、Fe3+、SO42-、Cl- | B.K+、Na+、CO32-、OH- |
C.Ba2+、Na+、NO3-、SO42- | D.Ca2+、NH4+、Cl-、NO3- |
4.
芯片是“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单质硅为材料制成的。制取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为:①SiO2+2C
Si(粗)+2CO↑ ②Si(粗)+3HCl
SiHCl3+H2
③SiHCl3+H2
Si(纯)+3H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③SiHCl3+H2

A.反应①中,C是还原剂 | B.高纯硅是金属单质 |
C.②③的目的是将粗硅提纯 | D.①②③都属于置换反应类型 |
5.
化学概念相互间存在如下3种关系。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②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④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⑤化合物与酸碱盐属于包含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⑤ D. ①⑤

①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②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④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⑤化合物与酸碱盐属于包含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⑤ D. ①⑤
6.
A、B两种混合粉末,质量分别为m1,m2。A由CaCO3和KHCO3组成,B由MgCO3和NaHCO3组成。将A、B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均为w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m1 = 6m2 B. 混合物A中CaCO3和KHCO3质量比一定为1:1
C. ml < m2 D. 混合物B中MgCO3和NaHCO3质量比可为任意比
A. 25m1 = 6m2 B. 混合物A中CaCO3和KHCO3质量比一定为1:1
C. ml < m2 D. 混合物B中MgCO3和NaHCO3质量比可为任意比
8.
表示质子数为Z,相对原子质量为A的一种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B.![]() ![]() |
C.![]() ![]() | D.![]() ![]() |
9.
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可能含有铜离子 |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银和铜 |
C.滤渣中一定不含有金属M | D.加入的金属M 可能是单质铁 |
10.
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t3℃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
B.将t1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不管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均有晶体析出 |
D.t1℃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 ℃,最终只有乙有晶体析出 |
11.
已知复分解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可进行。在常温下,测得相同浓度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
表中数据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溶质 | CH3COONa | NaHCO3 | Na2CO3 | NaClO | NaCN |
pH | 8.8 | 8.6 | 11.6 | 10.3 | 11.1 |
表中数据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 | B.CO2+H2O+NaClO=NaHCO3+HClO |
C.CH3COOH+NaCN=CH3COONa+HCN | D.NaClO+CH3COOH=HClO+CH3COONa |
12.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以下顺序正确的
A.①④②⑤③ | B.④①②⑤③ | C.⑤④②①③ | D.⑤②④③① |
13.
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 |
B.扑灭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并用弱碱性水处理 |
C.三甲基一氯硅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D.三甲基一氯硅是高分子化和物 |
4.填空题- (共7题)
14.
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
(1)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分析,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序号)________。
A、2Mg+O2
2MgO B、CaO+H2O═Ca(OH)2 C、2H2O
2H2↑+O2↑
D、CaCO3
CaO+CO2↑ E、H2+CuO
Cu+H2O F、HCl+NaOH═NaCl+H2O
(2)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

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代表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②代表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③任意写出一个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
(3)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12+2NaBr=2NaCl+Br2 ;I2+Na2S=2NaI+S↓;Br2+2KI=2KBr+I2,由此可判断:
①S、C1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反应不能进行的是___________。
A、C12+2NaI=2NaCl+I2
B、I2+2NaBr=2NaI+Br2
C、Br2+Na2S=2NaBr+S
D、C12+K2S==2KCl+S↓
(1)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分析,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序号)________。
A、2Mg+O2


D、CaCO3


(2)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

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代表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②代表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③任意写出一个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
(3)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12+2NaBr=2NaCl+Br2 ;I2+Na2S=2NaI+S↓;Br2+2KI=2KBr+I2,由此可判断:
①S、C1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反应不能进行的是___________。
A、C12+2NaI=2NaCl+I2
B、I2+2NaBr=2NaI+Br2
C、Br2+Na2S=2NaBr+S
D、C12+K2S==2KCl+S↓
15.
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名称)。

(1)“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名称)。
16.
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若C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在金属铂(Pt)催化和加热条件下,A和B发生反应,若C为氮的正二价氧化物,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C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在金属铂(Pt)催化和加热条件下,A和B发生反应,若C为氮的正二价氧化物,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1)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相似的同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S
(2)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__________,阴离子__________。
(3)研究表明,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变弱,非金属性增强;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在C、N、F、Al、Na、Be、S、Cl几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

(1)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相似的同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S
(2)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__________,阴离子__________。
(3)研究表明,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变弱,非金属性增强;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在C、N、F、Al、Na、Be、S、Cl几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
19.
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O和CO2的分离和干燥。现只有稀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如图所示装置中a是弹簧夹,b是分液漏斗活塞):

(1)①先关闭b打开a;②通入混合气体,则乙中排出_____________气体。
(2)若获得另一种气体,混合气体通入完毕后,应继续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盛放的溶液为_________,此刻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1)①先关闭b打开a;②通入混合气体,则乙中排出_____________气体。
(2)若获得另一种气体,混合气体通入完毕后,应继续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盛放的溶液为_________,此刻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0.
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 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c段表示生成______ (选填“气体”或“沉淀”)的过程;
(2)图1中c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写化学式);
(3)图1中o→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___________段表示。

(1)图1中b→c段表示生成______ (选填“气体”或“沉淀”)的过程;
(2)图1中c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写化学式);
(3)图1中o→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___________段表示。
5.实验题- (共1题)
21.
为探究双氧水浓度对双氧水分解速度的影响。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表格中X的值应为________;
(2)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列仪器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的并加以组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4)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越快。
|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待测数据 |
Ⅰ | 50.0g | 1% | 0.1g | 9 mL |
Ⅱ | 50.0g | 2% | 0.1g | 16 mL |
Ⅲ | x | 4% | 0.1g | 31 mL |
(1)表格中X的值应为________;
(2)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列仪器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的并加以组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4)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越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