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1.
下图表示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氯原子)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Cl2 |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 D.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
2.
酚酞(C20H14O4)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下列有关酚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②酚酞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③酚酞是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④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⑤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14∶4
①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②酚酞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③酚酞是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④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⑤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14∶4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3.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 ℃时,a、b的溶解度均为20 g |
B.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C.将15 ℃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有晶体析出 |
D.将30 ℃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 ℃,此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4.
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 实验事实 | 实验结论 |
A |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 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 |
B | 某物质可以导电 |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
C |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
D |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
A.A | B.B | C.C | D.D |
5.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中,利用中和反应的是
A.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 |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C.用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
D.用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
6.
下表是某校为学生制定的营养餐食谱,从科学饮食的角度考虑,你建议该校学生食谱应增加的食物是( )
主食 | 米饭 |
副食 | 花生米、炒牛肉、清蒸鱼 |
饮料 | 牛奶 |
A.麻辣豆腐 | B.清炒鸡蛋 | C.凉拌黄瓜 | D.红烧排骨 |
7.
今年两会,环境问题仍是关注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
B.废弃塑料可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解决“白色污染” |
C.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保护金属资源 |
D.在农田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提高粮食产量 |
2.填空题- (共4题)
10.
如图是学生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请完成下列各题:

(1)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有________(选一种物质,填序号)。
(2)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生锈实质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________发生了缓慢氧化而造成的;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说出一种常用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3)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在食品工业上还有应用。如“纳米铁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双吸剂是否完全失效,写出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有________(选一种物质,填序号)。
(2)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生锈实质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________发生了缓慢氧化而造成的;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说出一种常用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3)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在食品工业上还有应用。如“纳米铁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双吸剂是否完全失效,写出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 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填化学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方案乙: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进行实验】请你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
【注意:若答对第(4)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玉鹏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不同于甲、乙类别的物质来确定,该物质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 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填化学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方案乙: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进行实验】请你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该物质 | _____________ |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注意:若答对第(4)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玉鹏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不同于甲、乙类别的物质来确定,该物质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该物质 | ________________ |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12.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主要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仪器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若装置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 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 g,则W 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4)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5)若要测定塑料中碳元素的质量,需要在D和E之间再加一个类似于D的装置G,则G中盛装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_。

(1)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仪器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若装置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 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 g,则W 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4)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5)若要测定塑料中碳元素的质量,需要在D和E之间再加一个类似于D的装置G,则G中盛装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_。
13.
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不溶于水的泥沙等杂质,而粗盐中含有的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无法去除。工业提纯粗盐,得到较纯净精盐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Ca(OH)2溶液的pH________(填“>”“=”或“<”)7;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
(3)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和________;有同学提出:为了确保除去这两种物质,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也不影响精盐的纯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中还含有________。

(1)Ca(OH)2溶液的pH________(填“>”“=”或“<”)7;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
(3)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和________;有同学提出:为了确保除去这两种物质,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也不影响精盐的纯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中还含有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