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二单元基础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7499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6

1.简答题(共3题)

1.
在一定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M
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
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的值应为_____________。
(2)未知物质M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未知物质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推出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明说,他发功能使水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汽油(汽油主要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请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违反科学之处._____.
3.
同学们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探究.经讨 论分析、查阅资料后设计了 A、B 两套实验装置,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 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实验完毕后,使用 A 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在发生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而使用 B 装置进行实验 得到的结果是: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请你分析:
两个实验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 导致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_____.

2.单选题(共18题)

4.
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可能是化合物,物质D不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5.
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表,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未测值为 10gB.丙一定是催化剂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 5:2
6.
下列各项: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只是①④B.只是①③④C.只是①③⑤D.①③④⑤
7.
交警通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R+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R,则R的化学式应为(  )
A.Cr2O3B.CrSO3C.Cr2(SO43D.CrS
8.
在化学反应A+B=C+D中,6gA与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
A.7gB.5gC.8g D. 6g
9.
在反应A+B=C+D中 5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若2.5gA和足量B反应,可生成D的质量为(   )
A. 7g    B. 5g    C. 2.5g    D. 3.5g
10.
碳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氧气)中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的 物质总质量 M 与时间关系的是(   )
A.B.C.D.
11.
将 A、B、C 三种物质各 10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 D 物质,其中 B 物质是 催化剂,当 A 物质全部反应完成,测定 D 物质的质量为 14g.则反应后的混合物 中 B 物质与 C 物质的质量比是(   )
A. 5:1    B. 5:2    C. 5:3   D. 4:1
12.
a 克过氧化氢溶液和 b 克二氧化锰混合,待完全反应后得 c 克残余物,则生 成氧气的质量为(   )
A.(a﹣c)克B.(a+b﹣c)克C.(a﹣b+c)克D.(a﹣b﹣c)克
13.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0g 冰受热融化成 10g 水
B.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D.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4.
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事实说明了(   )
A.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B.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
C.蔗糖分子是由炭黑和水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15.
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体积和分子数成正比.在 1 体积空 气中混入 1 体积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跟足量的焦炭反应,假设氧气和二氧化碳都 转化为一氧化碳,则反应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百分含量约是( )(注: 空气中 O2体积分数为 20%)
A.33.3%B.50%C.67%D.75%
16.
在化学变化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A.物质的种类B.分子的种类C.原子的种类和数目D.分子的数目
17.
将一定质量木炭跟过量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下图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是
A.AB.BC.CD.D
18.
潜艇里常使用一种化合物,将CO2转化为O2同时生成Na2CO3,据此推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 一定含有Na、C、O    B. 一定含有Na、C    C. 一定含有Na、O    D. 一定含有Na
19.
在反应2A+B=C+2D中,如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3,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4 B. 58.5     C. 117 D. 28
20.
日本福岛地震后饮用水采用二氧化氯(ClO2)来消毒.二氧化氯的制法为:2NaClO3+4HCl═2ClO2↑+Cl2↑+2X+2NaCl,其中 X 的化学式为(   )
A.HClOB.NaOHC.H2OD.HClO3
21.
有关碳在氧气中燃烧的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8g碳和3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11g二氧化碳
B.6g碳和16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22g二氧化碳
C.6g碳和20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26g二氧化碳
D.32g碳和12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3.填空题(共6题)

22.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23.
某化合物隔绝空气受热后,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由此证明该化合物一定含有_____、_____和_____三种元素.
24.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用“<”或“>”或“=”填空.
(1)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_____原木材的质量;
(2)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的质量_____反应后的质量;
(3)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_____原铜丝的质量;
(4)50mL 酒精和 50mL 水相混合,所得液体总体积_____100mL.
25.
日本福岛 3•12 地震后,可用二氧化氯(ClO2)来作消毒剂.用氯酸钠(NaClO3) 和 盐 酸 反 应 可 制 得 二 氧 化 氯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2NaClO3+4HCl ═2ClO2↑+Cl2↑+2X+2NaCl,请推断出 X 的化学式为_____,依据是_____.
26.
工业上常用用 Cl2与 2NaOH 溶液反应制漂白液:Cl2+2NaOH═NaCl+X+H20.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在此反应中氯元素共显示了_____种化合价.
27.
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4X↑+2O2↑,则X的化学式为

4.实验题(共1题)

28.
如图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用来检验质量守恒的实验,试 回答:
(1)此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如果符合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符合的理由:_________.
(2)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做这个实验前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的细砂的原因是_____.
(4)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到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 塞紧,并将白磷引燃,这里要“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的原因是_____.
(5)若上述的橡皮塞没有塞紧,结果天平的指针会在_____处(填“a”或“b”或 “c”).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单选题:(18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