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一种白色固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能与稀硫酸等酸反应生成CO2。试回答:
(1)写出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何用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mL)配制980 g 18.4%的硫酸溶液?
(3)现将45g NaHCO3(混有KHCO3)固体粉末加入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使气体全部逸出,固体粉末的质量与产生CO2体积的关系如图(该状况下,CO2的密度为2g/L)。

通过计算:
①求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
②若稀硫酸为120mL时,加入固体粉末为58.5g,求产生CO2的体积。
(1)写出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何用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mL)配制980 g 18.4%的硫酸溶液?
(3)现将45g NaHCO3(混有KHCO3)固体粉末加入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使气体全部逸出,固体粉末的质量与产生CO2体积的关系如图(该状况下,CO2的密度为2g/L)。

通过计算:
①求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
②若稀硫酸为120mL时,加入固体粉末为58.5g,求产生CO2的体积。
2.流程题- (共1题)
2.
已知某粗盐样品中含有Na2SO4、MgCl2、CaCl2等杂质.实验室提纯流程如下:

(1)用托盘天平称量粗盐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__.
(2)第④步操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3)第⑤步操作的目的是__.
(4)第⑥步操作a的名称是__,此步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__的一边.
(5)在第⑦步操作中,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盐酸的目的是__.
(6)在第⑧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

(1)用托盘天平称量粗盐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__.
A.右盘重,砝码轻 | B.右盘轻,样品重 |
C.左盘重,样品轻 | D.左盘轻,砝码重 |
(3)第⑤步操作的目的是__.
(4)第⑥步操作a的名称是__,此步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__的一边.
(5)在第⑦步操作中,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盐酸的目的是__.
(6)在第⑧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
3.单选题- (共14题)
4.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锈 Fe2O3+4HCl===2FeCl2+3H2O |
B.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Cu+2AgCl===CuCl2+2Ag |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O2+Ca(OH)2===CaCO3↓+H2O |
D.制取少量硫酸镁 MgCl2+Na2SO4===MgSO4+2NaCl |
5.
不用其他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MgSO4 ③FeCl3 ④Ba(NO3)2 ⑤KCl,则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 )
A.②④③①⑤ | B.③①②④⑤ |
C.①③②④⑤ | D.③②④①⑤ |
6.
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O3- Fe3+ Na+ OH- | B.K+ SO42- Na+ NO3- |
C.Cl- K+ SO42- Ba2+ | D.Ca2+ Cl- CO32- Na+ |
7.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


A.等质量且大小相同的锌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
B.一定量锌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
C.向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
D.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粉末 |
10.
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A.氯化钠 | B.氢氧化钠 | C.硝酸铵 | D.硝酸钾 |
12.
下列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类别完全对应的是 ( )
A.硫酸铜、胆矾、CuSO4·5H2O、混合物 | B.碳酸钠、纯碱、NaCO3、盐 |
C.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碱 | D.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碱 |
15.
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稀硫酸、氯化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或盐酸,也可能两种酸同时含有 |
B.该溶液中不可能含碳酸钠 |
C.该溶液是否含氯化铜不能确定 |
D.该溶液的组成只可能有一种情况 |
4.选择题- (共1题)
5.多选题- (共3题)
18.
一定条件下,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均加入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等的稀盐酸、调整天平呈平衡状态.下列实验操作,最终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的是( )
A.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5.6gFe和1.8gAl,两种金属完全溶解 |
B.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相等质量的Mg、Al,反应后两种金属均有剩余 |
C.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5.6gFe、5.4gCaO,反应后盐酸有剩余 |
D.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相等质量的Al、Zn,两种金属完全溶解 |
20.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2 | CO |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B | NaCl | 泥沙 | 加入足量的水溶液,过滤、蒸发 |
C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D | FeCl2溶液 | CuCl2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A. A B. B C. C D. D
6.填空题- (共4题)
21.
(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汞原子____________;②构成水分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__;
③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④磁铁矿中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
(2)H、C、O、Na、Cl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写一个):
①家庭制作馒头添加的“碱”____________;②清洗炉具的洗洁剂中的碱____________;
③除去冰箱异味____________;④工业上常用除铁锈的酸____________。
①2个汞原子____________;②构成水分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__;
③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④磁铁矿中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
(2)H、C、O、Na、Cl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写一个):
①家庭制作馒头添加的“碱”____________;②清洗炉具的洗洁剂中的碱____________;
③除去冰箱异味____________;④工业上常用除铁锈的酸____________。
22.
已知A、B、C、D、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X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Y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D俗称烧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①属于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若Z为CO2,则反应②的现象为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与C ;A与B ;C与D .

(1)X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①属于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若Z为CO2,则反应②的现象为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与C ;A与B ;C与D .
23.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___g。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______。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___g。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______。
24.
某种食品的配料标签如下图所示.

①该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___________.
②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该食品中除水外,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有关健康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E、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F、元素Cl,P,Na等都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①该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___________.
②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该食品中除水外,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有关健康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缺少维生素A会导致坏血病 |
B.糖类、脂肪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蛋白质不能 |
C.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元素 |
F、元素Cl,P,Na等都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7.实验题- (共2题)
25.
废物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锌和浓硫酸以及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并验证气体中的杂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所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若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这说明生产的气体中有杂质__________(填化学式)。除此之外,该气体还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为了检验该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中__________(填序号)之间,气体从__________(“a”或“b”)进入装置E,E中所放试剂为_____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所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若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这说明生产的气体中有杂质__________(填化学式)。除此之外,该气体还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为了检验该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中__________(填序号)之间,气体从__________(“a”或“b”)进入装置E,E中所放试剂为_____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一包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Ⅰ.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的水的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
Ⅱ. 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
Ⅲ. 向实验Ⅰ所得的混合物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 CD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从D到E的溶液的pH_________(填“增加”、“减小”、“不变”).
②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____.
③ 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Ⅰ.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的水的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
Ⅱ. 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
Ⅲ. 向实验Ⅰ所得的混合物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 CD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从D到E的溶液的pH_________(填“增加”、“减小”、“不变”).
②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____.
③ 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取实验Ⅱ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原固体中有氢氧化钠 |
取实验Ⅱ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