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各化学实验。

①检验装置B的气密性操作:______。
②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药品加热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若要制取一瓶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有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如果选用F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③若选用装置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设计装置B时使用仪器d的目的是______。
④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从左至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2)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自己使用的某品牌牙膏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①牙膏的成分有活性物质、摩擦剂、保持牙膏湿润的甘油等物质。
②常用的牙膏摩擦剂的主要成分有CaCO3、Al(OH)3、SiO2。
③牙膏除了碳酸钙以外,其他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④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Al(OH)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偏铝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⑤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表:
该品牌牙膏含有上述摩擦剂中的两种成分,为探究摩擦剂的组成,化学兴趣小组取适量该牙膏加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该牙膏中的摩擦剂。
(提出猜想)
猜想1:摩擦剂的成分为Al(OH)3和CaCO3。
猜想2:摩擦剂的成分为______。
猜想3:摩擦剂的成分为SiO2和Al(OH)3。
(设计实验)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
(实验反思)同学们为进一步确认摩擦剂中含有氢氧化铝,先在少量牙膏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再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依据该现象可以判断摩擦剂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铝。

①检验装置B的气密性操作:______。
②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药品加热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若要制取一瓶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有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如果选用F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③若选用装置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设计装置B时使用仪器d的目的是______。
④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从左至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2)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自己使用的某品牌牙膏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①牙膏的成分有活性物质、摩擦剂、保持牙膏湿润的甘油等物质。
②常用的牙膏摩擦剂的主要成分有CaCO3、Al(OH)3、SiO2。
③牙膏除了碳酸钙以外,其他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④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Al(OH)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偏铝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⑤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表:
物质 | Al(OH)3 | NaAlO2 | AlCl3 |
溶解性 | 不溶 | 溶 | 溶 |
该品牌牙膏含有上述摩擦剂中的两种成分,为探究摩擦剂的组成,化学兴趣小组取适量该牙膏加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该牙膏中的摩擦剂。
(提出猜想)
猜想1:摩擦剂的成分为Al(OH)3和CaCO3。
猜想2:摩擦剂的成分为______。
猜想3:摩擦剂的成分为SiO2和Al(OH)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预期实验现象 | 预期实验结论 |
组装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取少量摩擦剂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______![]() | 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石灰水变混浊 | 则猜想1成立 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 ________ |
摩擦剂部分溶解 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则猜想3成立 |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
(实验反思)同学们为进一步确认摩擦剂中含有氢氧化铝,先在少量牙膏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再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依据该现象可以判断摩擦剂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铝。
2.计算题- (共1题)
2.
往100g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试分析计算:

(1)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______反应。
(2)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1)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______反应。
(2)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单选题- (共10题)
4.
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4种无色溶液。将它们编号为甲、乙、丙、丁后,两两混合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实验顺序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① | 甲 + 乙 | 有气泡生成 |
② | 甲 + 丙 | 有沉淀生成 |
③ | 丙 + 丁 | 有沉淀生成 |
④ | 乙 + 丙 | 没有现象发生 |
A.CaCl2 | B.AgNO3 | C.HCl | D.Na2CO3 |
5.
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氦气、氯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 |
B.碳酸氢铵、葡萄糖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
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 |
D.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
6.
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客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 品红分子在热水中溶解度变大 |
B | 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 | H2O分子中有H2 |
C |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
D | NaOH溶液能导电 |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OH﹣ |
A.A | B.B | C.C | D.D |
7.
对于下列化学用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都可以表示原子
B.⑤和⑥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C.③和④所代表的微粒的化学性质相似
D.能表示离子的只有④和⑦

A.①、②、③都可以表示原子
B.⑤和⑥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C.③和④所代表的微粒的化学性质相似
D.能表示离子的只有④和⑦
8.
下列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 )
①CO2+H2O==H2CO3
②2NaHCO3
Na2CO3+H2O+CO2↑
③2H2S+O2
2S+2H2O
④2NaOH+CuCl2==Cu(OH)2↓+2NaCl
①CO2+H2O==H2CO3
②2NaHCO3

③2H2S+O2

④2NaOH+CuCl2==Cu(OH)2↓+2NaCl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9.
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 )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论 |
A | 燃着的木条置于一集气瓶瓶中,木条立即熄灭 | 气体一定是CO2或N2 |
B | 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 | 二氧化硫具有酸性 |
C |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
D | 氯化钡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 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或Ag+ |
A.A | B.B | C.C | D.D |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 B.加热一定量碳酸钙固体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
C.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 D.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钉 |
11.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得到30%的甲溶液 |
B.t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
C.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
D.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
12.
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是( )
| 实验内容 | 实验设计 |
A | 分离CO2、H2混合物 | 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分离出H2,再向该NaOH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CO2 |
B | 除去NaOH溶液中的杂质Ba(OH)2 |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
C | 除去KCl固体中的杂质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D | 证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
A.A | B.B | C.C | D.D |
4.填空题- (共6题)
13.
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答案不唯一的小题,务必写全):
(1)硫酸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2)硫酸铵中的原子团______;(3)氯化钙溶液中的微粒______;(4)由相同的两种原子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离子______
(1)硫酸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2)硫酸铵中的原子团______;(3)氯化钙溶液中的微粒______;(4)由相同的两种原子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离子______
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原因是______
(2)为了防止月饼变质,常在月饼的内包装袋中放入一小包防腐剂,它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的作用是______;
(3)在炼铁的核心反应3CO+Fe2O3
2Fe+3CO2中,______发生了氧化反应;
(4)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
(1)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原因是______
(2)为了防止月饼变质,常在月饼的内包装袋中放入一小包防腐剂,它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的作用是______;
(3)在炼铁的核心反应3CO+Fe2O3

(4)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
16.
有一包固体A,可能含有Cu(OH)2、CuO、Cu、NaOH、Na2CO3、CaCl2中的几种,取少量的A做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沉淀G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2)溶液F中,一定存在溶质是______。
(3)滤液B中,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若要证明该物质是否存在,应补做的实验是(写出主要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沉淀G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2)溶液F中,一定存在溶质是______。
(3)滤液B中,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若要证明该物质是否存在,应补做的实验是(写出主要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
1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F.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羊毛和丝绵。
A.厨房煤气管漏气应关闭阀门并开油烟机排气; |
B.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
C.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且耐用; |
D.钙、铁、硒、碘属于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所以不可多吃含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E.喝苏打水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