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A~F分别是氢气、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六种气体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C与D在B中燃烧均能生成F,其中C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
(2)在一定条件下,A和D反应能生成C和水。
请根据(1)和(2)推断:D为 ,E为 。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C与D在B中燃烧均能生成F,其中C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
(2)在一定条件下,A和D反应能生成C和水。
请根据(1)和(2)推断:D为 ,E为 。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学习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1)为防止资源浪费,燃烧时通常将煤块变为粉末状,其原因是 。
(2)在牙膏和一些药品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填充剂或载体。制取轻质碳酸钙粉末是用净化后的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其原因是
。
(4)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为表示这个反应写出了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 CaCl2 + NaHCO3 CaCO3 ↓+ NaCl + HCl;
② CaCl2 + 2NaHCO3 CaCO3 ↓+ 2NaCl + CO2 ↑+ H2O。
有同学认为化学方程式①不合理,请你简述其理由: 。
(1)为防止资源浪费,燃烧时通常将煤块变为粉末状,其原因是 。
(2)在牙膏和一些药品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填充剂或载体。制取轻质碳酸钙粉末是用净化后的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其原因是
。
(4)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为表示这个反应写出了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 CaCl2 + NaHCO3 CaCO3 ↓+ NaCl + HCl;
② CaCl2 + 2NaHCO3 CaCO3 ↓+ 2NaCl + CO2 ↑+ H2O。
有同学认为化学方程式①不合理,请你简述其理由: 。
2.单选题- (共7题)
5.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以下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氢气密度小——用于充填探空气球 | B.二氧化碳能灭火——用于冶炼金属 |
C.金属钨的熔点高——可作灯丝 | D.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 |
6.
1.6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3.6gH2O,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以下论断:
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①②⑤ D. ①②⑥
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①②⑤ D. ①②⑥
9.
小明用“三”对初中所学化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大气污染产生的环境问题有“三种”: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体富营养化 |
B.不显电性的微粒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
C.一般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点”: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
D.过滤操作用到的仪器只有“三种”:漏斗、烧杯、铁架台 |
3.选择题- (共6题)
4.填空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