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下图是一些初中化学常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红棕色固体,B、C、E、F均为无色气体,G的溶液为浅绿色,H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

(1)A所属物质的类别___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反应③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若甲溶液的溶质由三种元素组成,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A所属物质的类别___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反应③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若甲溶液的溶质由三种元素组成,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2.
课外小组同学研究的实验。

(1)一组利用甲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其中A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稀盐酸,C中①、④为润湿的石蕊棉球,②、③为干燥的石蕊棉球。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B的作用是___,C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现象是___,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
(2)二组利用乙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对比a、b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填序号)。
Ⅰ.停止通入氧气,改通氮气 Ⅱ.只对着b处加热 Ⅲ.把b处换成白磷

(1)一组利用甲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其中A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稀盐酸,C中①、④为润湿的石蕊棉球,②、③为干燥的石蕊棉球。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B的作用是___,C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现象是___,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
(2)二组利用乙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对比a、b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填序号)。
Ⅰ.停止通入氧气,改通氮气 Ⅱ.只对着b处加热 Ⅲ.把b处换成白磷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他们把焦炭和氧化铁粉末混合加强热,得到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如图所示)。

(1)他们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经分析得知,无色气体A不含有单质,黑色粉末B的成分是一种或两种单质。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对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组认为无色气体A中可能有CO2,也可能有CO。
乙组认为黑色粉末的成分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①只含有______。②含有铁和碳。
(实验探究)(1)为验证甲组的猜想,同学们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甲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当看到甲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中____后,可以确定无色气体A是CO2、CO的混合气体。
有同学提出把甲、乙交换位置,让气体A先通过热的氧化铜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你的判断是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
(2)为验证乙组中假设②是否成立,设计实验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完成以下探究。
(交流反思)针对甲组实验存在的缺陷,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改进,解决了污染环境问题。

(1)他们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经分析得知,无色气体A不含有单质,黑色粉末B的成分是一种或两种单质。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对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组认为无色气体A中可能有CO2,也可能有CO。
乙组认为黑色粉末的成分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①只含有______。②含有铁和碳。
(实验探究)(1)为验证甲组的猜想,同学们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甲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当看到甲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中____后,可以确定无色气体A是CO2、CO的混合气体。
有同学提出把甲、乙交换位置,让气体A先通过热的氧化铜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你的判断是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
(2)为验证乙组中假设②是否成立,设计实验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完成以下探究。
实验方法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物理方法 | _______ | _______ | 假设二成立 |
化学方法 | ______ | 部分黑色粉末溶解,产生无色气泡 | 假设二成立 |
(交流反思)针对甲组实验存在的缺陷,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改进,解决了污染环境问题。
3.计算题- (共1题)
4.
某同学利用废旧1号电池拆下的锌片制取氢气,他取20g这种含杂质的锌片,放入98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求这种含杂质的锌片中金属锌的含量是_____?
4.单选题- (共17题)
6.
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Al2O3![]() |
B.C2H5OH+3O2![]() |
C.2Mg+CO2![]() |
D.AgNO3+NaCl═NaNO3+AgCl↓ |
8.
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关于这种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3 |
10.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A.生石灰和水 | B.镁条和稀盐酸 |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 D.大理石和稀盐酸 |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物质 | 操作方法 |
A. | Fe(Fe2O3) |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CO2(CO) | 点燃气体 |
C. | NaOH 溶液[Ca(OH)2溶液] | 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CuSO4溶液(硫酸) | 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
A. A B. B C. C D. D
13.
下列实验:①用锤子砸铜块,看是否可以砸成片;②加热铜片,观察铜片表面是否变黑:③如下图所示,加热铜片一端,观察另一端的蜡烛是否熔化。其中研究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17.
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
B.向该溶液里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搅拌、过滤并称量,固体的质量不变 |
C.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 |
D.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 |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4题)
23.
(1)用化学符号填空:
氯化铜__________,2个水分子__________,
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铁锈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
(2)下列物质:①浓盐酸:②碘酒:③金:④黑色的氧化铜:⑤氧气;⑥硫酸锌。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
氯化铜__________,2个水分子__________,
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铁锈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
(2)下列物质:①浓盐酸:②碘酒:③金:④黑色的氧化铜:⑤氧气;⑥硫酸锌。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
24.
下图示意的是教材上的三个实验,请回答:

(1)甲实验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出现划痕的是_________(填“黄铜片”或“铜片”)。
(2)乙实验中,左边试管内是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右边试管内是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
通过两个实验得到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结论是_________。
(3)丙是用水稀释浓硫酸的实验,盛放水的仪器叫________,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证明硫酸溶于水的现象是______(填序号)。

(1)甲实验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出现划痕的是_________(填“黄铜片”或“铜片”)。
(2)乙实验中,左边试管内是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右边试管内是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
通过两个实验得到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结论是_________。
(3)丙是用水稀释浓硫酸的实验,盛放水的仪器叫________,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证明硫酸溶于水的现象是______(填序号)。
A.放热 | B.浓硫酸落于烧杯底部 | C.最终得到均一的无色液体 |
25.
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小红感冒了,请你给出两种加速感冒冲剂溶解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___________(填化学式)引起的中毒。
(3)长期使用的热水瓶内胆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用_____除去,因为它们能发生化学反应。衣服上如果沾上油脂可以用______洗去,因为能溶解;也可以用洗涤灵洗去,因为能_______。
(4)家庭厨房使用天然气作燃料,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出现_____(写一种)现象时说明需要调节灶具进风口。
(5)有人说“钢是很纯的铁”,你纠正他为_____,有人向你宣传铜越黄越纯,你该知道纯铜是_____色的。
(1)小红感冒了,请你给出两种加速感冒冲剂溶解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___________(填化学式)引起的中毒。
(3)长期使用的热水瓶内胆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用_____除去,因为它们能发生化学反应。衣服上如果沾上油脂可以用______洗去,因为能溶解;也可以用洗涤灵洗去,因为能_______。
(4)家庭厨房使用天然气作燃料,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出现_____(写一种)现象时说明需要调节灶具进风口。
(5)有人说“钢是很纯的铁”,你纠正他为_____,有人向你宣传铜越黄越纯,你该知道纯铜是_____色的。
26.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
(2)在t1℃时,将足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恒温蒸发10g水后,它们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关系为______。
(3)在t2℃时,将质量均为25g的上述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
(4)写出符合C曲线特点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5)将t2℃的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
(2)在t1℃时,将足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恒温蒸发10g水后,它们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关系为______。
(3)在t2℃时,将质量均为25g的上述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
(4)写出符合C曲线特点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5)将t2℃的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27.
在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研究金属是否都能与盐酸反应 | 将镁、锌、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
B | 证明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 将铜和银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
C | 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 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D | 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 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
A.A | B.B | C.C | D.D |
8.-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