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7110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6

1.计算题(共1题)

1.
某同学利用废旧1号电池拆下的锌片制取氢气,他取20g这种含杂质的锌片,放入98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求这种含杂质的锌片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课外小组同学研究的实验。

(1)一组利用甲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其中A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稀盐酸,C中①、④为润湿的石蕊棉球,②、③为干燥的石蕊棉球。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B的作用是___,C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现象是___,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
(2)二组利用乙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对比a、b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填序号)。
Ⅰ.停止通入氧气,改通氮气 Ⅱ.只对着b处加热 Ⅲ.把b处换成白磷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他们把焦炭和氧化铁粉末混合加强热,得到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如图所示)。

(1)他们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经分析得知,无色气体A不含有单质,黑色粉末B的成分是一种或两种单质。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对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组认为无色气体A中可能有CO2,也可能有CO。
乙组认为黑色粉末的成分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①只含有______。②含有铁和碳。
(实验探究)(1)为验证甲组的猜想,同学们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甲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当看到甲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中____后,可以确定无色气体A是CO2、CO的混合气体。
有同学提出把甲、乙交换位置,让气体A先通过热的氧化铜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你的判断是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
(2)为验证乙组中假设②是否成立,设计实验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完成以下探究。
实验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物理方法
_______
_______
假设二成立
化学方法
______
部分黑色粉末溶解,产生无色气泡
假设二成立
 
(交流反思)针对甲组实验存在的缺陷,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改进,解决了污染环境问题。

3.推断题(共1题)

4.
如图是一些初中化学常用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 A 是红棕色固体,B、C、E、F 均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G 的溶液为浅绿色,H 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回答:
(1)A 所属物质的类别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反应③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若甲溶液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则其化学式为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单选题(共18题)

5.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干冰升华
C.蜡烛燃烧D.菠萝榨汁
6.
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Al2O3 4Al+3O2
B.C2H5OH+3O22CO2+3H2O
C.2Mg+CO22MgO+C
D.AgNO3+NaCl═NaNO3+AgCl↓
7.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煤B.单质——C60、He、水银
C.金属材料——青铜、铁、氧化铝D.酸——醋酸、盐酸、硫酸钠
8.
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关于这种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3
9.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铁FeCl2B.氧化铝Al2O3
C.硝酸铜CuNO3D.氧化镁MgO2
10.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A.生石灰和水B.镁条和稀盐酸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D.大理石和稀盐酸
11.
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  )
A.B.
C.D.
12.
下列实验:①用锤子砸铜块,看是否可以砸成片;②加热铜片,观察铜片表面是否变黑:③如下图所示,加热铜片一端,观察另一端的蜡烛是否熔化。其中研究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3.
下图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镁条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镁条质量变化的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溶液的总质量B.氢气的质量
C.溶液中水的质量D.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
14.
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烧杯中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的是(  )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④
15.
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硝酸钾固体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A.45%B.31%C.30%D.23%
16.
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使水蒸发得到食盐B.使海水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海水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D.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17.
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B.向该溶液里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搅拌、过滤并称量,固体的质量不变
C.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
D.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
18.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碳酸钙粉末B.面粉C.菜籽油D.白砂糖
19.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O2(CO)
点燃气体
C
NaOH溶液[(Ca(OH)2溶液]
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SO4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20.
氧化钙可作干燥剂,其俗称为
A. 生石灰 B. 熟石灰 C. 石灰石 D. 大理石
21.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在加油站内不吸烟、不打电话B.冬天用煤火取暖时注意室内通风
C.用燃着的木条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22.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酒精

5.选择题(共1题)

23.

若抛物线y2=4x的焦点是F,准线是l,点M(1,2)是抛物线上一点,则经过点FM且与l相切的圆一共有(     )

6.填空题(共5题)

24.
下列物质:①浓盐酸;②碘酒;③金;④黑色的氧化铜;⑤氧气;⑥硫酸锌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
25.
用化学符号填空:氯化铜_____,2个水分子_____,氢氧根离子_____,铁锈的主要成分_____。
26.
下图示意的是教材上的三个实验,请回答:

(1)甲实验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出现划痕的是_________(填“黄铜片”或“铜片”)。
(2)乙实验中,左边试管内是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右边试管内是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
通过两个实验得到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结论是_________。
(3)丙是用水稀释浓硫酸的实验,盛放水的仪器叫________,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证明硫酸溶于水的现象是______(填序号)。
A.放热B.浓硫酸落于烧杯底部C.最终得到均一的无色液体
27.
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小红感冒了,请你给出两种加速感冒冲剂溶解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___________(填化学式)引起的中毒。
(3)长期使用的热水瓶内胆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用_____除去,因为它们能发生化学反应。衣服上如果沾上油脂可以用______洗去,因为能溶解;也可以用洗涤灵洗去,因为能_______。
(4)家庭厨房使用天然气作燃料,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出现_____(写一种)现象时说明需要调节灶具进风口。
(5)有人说“钢是很纯的铁”,你纠正他为_____,有人向你宣传铜越黄越纯,你该知道纯铜是_____色的。
28.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
(2)在t1℃时,将足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恒温蒸发10g水后,它们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关系为______。
(3)在t2℃时,将质量均为25g的上述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
(4)写出符合C曲线特点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5)将t2℃的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7.实验题(共1题)

29.
在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研究金属是否都能与盐酸反应
将镁、锌、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
证明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将铜和银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
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
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A.AB.BC.CD.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