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安达市吉星岗镇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7106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3

1.计算题(共2题)

1.
计算题:
已知6.2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8克。求:
(1)生成多少克的氧气?
(2)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的氯酸钾?
(3)剩余固体有哪些物质组成?质量为多少?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

⑴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 g  ;
⑵计算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是___________g。(保留2位小数)

2.综合题(共1题)

3.
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属于__(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周期.
(2)图2、3、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2单质的名称是__.
(3)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
(4)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__性.如图5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大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铁工业.
(5)研究发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也有还原性.从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分析,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__;而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的原因是__.

3.简答题(共1题)

4.
有A、B、C三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的单质在A元素的单质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元素的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结构。则A单质的符号为______B元素的名称为_____C的离子符号为___写出B单质在A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单选题(共12题)

5.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变化是
A. 水沸腾 B. 瓷碗破碎 C. 石蜡熔化 D. 动植物呼吸
6.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陶瓷B.海水晒盐C.冰雪融化D.干冰升华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会产生氧气
8.
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9.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10.
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B.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11.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B.C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C.D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D.D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12.
潜水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以在水下活动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目的的休闲运动,广为大众所喜爱。潜水人员一般都会身穿潜水服、背着氧气罐下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罐中的氧气可以供给人呼吸
B.水中氧气的含量为0
C.氧气被压缩后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D.氧气只能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1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与正极上得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14.
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B.b中生成气体的质量大于a中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C.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5.
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10L水与10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L
B.10g硫粉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g二氧化硫
C.10g锌片与1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g
D.25℃,1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0g氯化钠溶液
16.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用点燃的小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装在同一辆车上运送
C.在生产易燃品的厂房,所有的电器设备和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封闭装置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缓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选择题(共4题)

17.I don't think he has the a{#blank#}1{#/blank#} to do the job.
18.I don't think he has the a{#blank#}1{#/blank#} to do the job.
19.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20.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6.填空题(共2题)

21.
一定条件下,4.8克CH4与16.0克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克水、4.4克二氧化碳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__克,该反应方程式中氧气与X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
22.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

7.实验题(共1题)

2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实验一、二、三、四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1)实验一: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_____,该现象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
(2)实验二:实验室制取O2和CO2能共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若用此装置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用C装置检验CO2,则其中应装入适量的_____。
(3)实验三:将试管②和④的现象相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____。
(4)实验四: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内预先加少量水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