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花园中学2018届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7089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

1.简答题(共1题)

1.
(2分)茶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很多。其中,绿茶是将新鲜的茶叶炒熬,破坏其中酵素,再经搓揉、烘焙而成。茶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C8H10N4O2·H2O),还有鞣酸及芳香油等。阅读以上信息后回答:

①茶碱(C8H10N4O2·H2O)分子中______原子的个数最多;
②茶碱(C8H10N4O2·H2O)中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推断题(共1题)

2.
工业上以大理石和赤铁矿为主要原料制取B和G,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D、G为单质。

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工业制取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G_________;
⑵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题(共1题)

3.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稀硫酸测定粗锌中纯锌的含量。现称取粗锌20g,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3
6
9
粗锌及溶液总质量/g
150.4
150.2
150.0
150.0
 
(1)计算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
(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

4.单选题(共11题)

4.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 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5.
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3Fe+2O2Fe3O4B.2H2O2H2↑+O2
C.Fe+CuSO4=FeSO4+CuD.NaOH+HCl=NaCl+H2O
6.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7.
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你认为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符合“1+1=2”的事实是(    )
A. 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体积等于2 L
B. 1 g锌粒与1 g 2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2 g
C. 1 g 10%的稀硫酸加入1 g水后溶液变为2 g
D. 20 ℃,1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 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 g硝酸钾溶液
8.
上海盛绿等食品公司,向面粉中添加柠檬黄(混有铬酸铅,化学式为PbCrO4)制作“染色”馒头。食用“染色”馒头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已知铬酸铅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A. +6 B. +4 C. +2 D. +1
9.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 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10.
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氧气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B.点燃甲烷前,要先检验其纯度,而后才能点燃
C.做CO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熄灭酒精灯
D.做气体制备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11.
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化合物
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D.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形成溶液
12.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3.
餐厅服务员都用盖子熄灭酒精灯火锅,该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4.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5.选择题(共8题)

15.

The boy was {#blank#}1{#/blank#} (walk) down the street when he saw the accident.

16.

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选择不正确的是(  )

17.

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选择不正确的是(  )

18.

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9.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blank#}1{#/blank#}或{#blank#}2{#/blank#}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0.
设点是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点处切线倾斜角为,则角的取值范围是(   )
21.提出光纤通信的构想,使得用光进行通信的幻想得以实现的科学家是(   )
22.

圆C1:x2+y2+2x=0与圆C2:x2+y2﹣4x+8y+4=0的位置关系是(  )

6.填空题(共3题)

23.
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氧原子______; (2)3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
(3)2个镁离子______;(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24.
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成分之一,作为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里,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25.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意义是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最终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
(3)a中混有少量的b,提纯a的方法是____。
(4)将c的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除了加水之外的方法是____。
(5)李青同学要配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而且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他应该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
(6)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