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3.
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序号 | 实验内容 | 横坐标表示的量 | 纵坐标表示的量 | |
① |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 | 加入水的体积 | 溶质质量分数 | |
② |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时间 | 红磷质量 | |
③ |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 时间 | 二氧化锰质量 | |
④ |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 盐酸质量 | 剩余固体质量 |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2.填空题- (共5题)
9.
化学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认识物质的,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氧气从宏观视角看,是由 组成的;从微观视角看,是由 构成的。
(2)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3)用化学用语书写:①1个铜原子 ②氧化镁
(4)依据图示回答: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①1个B分子中含 个原子;
②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1)氧气从宏观视角看,是由 组成的;从微观视角看,是由 构成的。
(2)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 B.分子的种类 |
C.物质的种类 | D.元素的种类 |
(4)依据图示回答: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①1个B分子中含 个原子;
②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10.
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有关碳元素的信息,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为 ;

(2)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4)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
(5)在 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有关碳元素的信息,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为 ;

(2)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 | B.乙醇(C2H5OH) | C.二氧化碳 | D.C60 |
(4)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
(5)在 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
(5分)应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回答).
(2)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将锌、铜、铁三种金属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呈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4)将一定量的铁粉投入到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则滤渣的成分可能是 或 。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回答).
(2)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将锌、铜、铁三种金属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呈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4)将一定量的铁粉投入到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则滤渣的成分可能是 或 。
12.
(7分)水和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按要求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下列所说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蒸馏水 C.自来水 D.雨水
(2)下列关于水的三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的是 。

(3)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白糖 C.泥土 D.食盐
(4)10℃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甲”或“乙”)
30℃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二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1)下列所说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蒸馏水 C.自来水 D.雨水
(2)下列关于水的三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的是 。

(3)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白糖 C.泥土 D.食盐
(4)10℃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甲”或“乙”)
30℃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二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