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2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6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德(xīn)   约(qiè)   悲天人(mǐn)   锋芒露(bì)
B. 累(zhuì)  洗(zhuó)  屡见不(xiān)  忍俊不(jīn)
C. 修(qì)    露宿(sù)    人不倦(huǐ)   垂垂老(mù)
D. 拖(tà)    案(dú)    颠流离(fèi)   盘卧龙(qiú)
2.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B. 要想在职场上取得成功,不耻下问的精神必须具备。
C. 我市交警支队党委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包保辖区,与辖区民警一起指挥疏导交通。
D. 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3.
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 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③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 ――,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A.顽强  迎合  所向无敌B.坚定  符合  所向无敌
C.顽强  符合  不可一世D.坚定  迎合  不可一世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B. 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
D.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很快有了进步。
5.
下列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二十四孝图》中,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的故事批判了封建虚伪的孝道。
B.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
C. 《骆驼祥子》中,祥子周围的人物有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不给仆人吃饭的杨太太。
D.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霸道的刘四抢走了。

2.字词书写(共1题)

6.
请将下列警句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②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来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海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③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⑤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小题1】概括选文中体现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事件。
【小题2】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3】选文第③段写吕淑相的经历属于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小题4】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小题5】选文第④段画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8.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在桌旁坐下,就见一个老妇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躬着身子,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当时,朋友正说着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于是她将身子躬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新鲜的蚕豆……”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们的说笑声淹没了。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解开口,才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印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去,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那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她:“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扯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号。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绿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内,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碾上。忽然,就见我身旁的一个女人,猛地冲过交通协管员的指挥旗,几步跳到马路中间,伸手捡起那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连串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赔着笑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水瓶,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个可以做孩子晚饭的烧饼,或者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清洁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小题1】概括文章第③④段的主要内空。(不超过30字)
【小题2】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小题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加点词语)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小题4】通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

4.对比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水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壮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宋·周教颐《爱莲说》)

(乙)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值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节选目明•唐顺之《竹溪记》)

(注释)①蓊然:草木茂盛的样子。②漫然:随便的样子。③臭(xiù)味:气味。④孑孑然:孤单的样子。⑤偃蹇:高傲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遍以竹___________ (2)陶后有闻___________
(3)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   (4)足适也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小题3】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 B. 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小题4】(甲)文中作者借爱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处世态度;(乙)文任君借爱竹表达____________的处世态度。二者皆运用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5.语言表达(共2题)

10.
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句子。
奋斗是一支搏击风浪的船浆;奋斗是一张通向成功的通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综合性学习。
某校开展弟子规活动,一晚,妈妈因小事严厉批评了孙字,孙宇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对于孙宇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40字左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