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种粗锌(主要成分为锌,杂质不与酸反应)样品中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图所示,称20 g该粗锌样品置于烧杯(质量为58.8 g)中,加入100 g足量稀硫酸,待粗锌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及烧杯中剩余物总重量为178.4 g。

(1)硫酸(H2SO4)中氢、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3)计算该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1)硫酸(H2SO4)中氢、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3)计算该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2.单选题- (共9题)
2.
下表中所描述的变化与下图相符合的是


| 化学变化 | Y轴 | a | b |
A | 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水在不同条件下分解 | 氧气质量 | 高锰酸钾 | 水 |
B | 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在不同条件下反应 | 氧气质量 | 加催化剂 | 加热 |
C | 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 氢气质量 | 镁 | 铁 |
D | 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和生石灰分别与等量的水反应 | 温度 | 二氧化碳 | 生石灰 |
A.A | B.B | C.C | D.D |
5.
新产品磨牙器能有效帮助去除牙齿表面的牙垢,磨牙器磨头采用50%橡胶与50%的金刚砂(主要成分为碳化硅)特制而成。已知碳化硅中碳元素显-4价,硅元素显+4价,则碳化硅的化学式为
A.SiC | B.Si2C3 | C.Si3C2 | D.SiC2 |
7.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序号 | 物质 | 性质 | 用途 |
A | 一氧化碳 | 还原性 | 冶炼金属 |
B | 氧气 | 助燃性 | 医疗急救 |
C | 活性炭 | 吸附性 | 防毒面具 |
D | 干冰 | 蒸发时吸收热量 | 制冷剂 |
A.A | B.B | C.C | D.D |
8.
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
B | 鉴别H2和CH4 |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
C | 检验CO2中含有的少量CO | 将气体点燃 |
D |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
A.A | B.B | C.C | D.D |
3.填空题- (共10题)
11.
空气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利用膜分离法可制得富氧空气。当空气通过膜分离装置时,由于氧分子能透过膜而氮分子不能透过膜,就把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开了。分离过程中发生了 变化。
(2)利用膜分离获得的富氧空气可用于 (填一种用途)。
(1)利用膜分离法可制得富氧空气。当空气通过膜分离装置时,由于氧分子能透过膜而氮分子不能透过膜,就把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开了。分离过程中发生了 变化。
(2)利用膜分离获得的富氧空气可用于 (填一种用途)。
12.
高纯硅是制造计算机电路芯片的主要原料。
(1)单质硅(Si)是半导体材料,硅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石英的主要成分为SiO2,其中SiO2属于 (填“氧化物”或“混合物”)。
(3)工业上用石英和焦炭反应,高温条件下获得硅和一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1)单质硅(Si)是半导体材料,硅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石英的主要成分为SiO2,其中SiO2属于 (填“氧化物”或“混合物”)。
(3)工业上用石英和焦炭反应,高温条件下获得硅和一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14.
下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和有效成分。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若大理石的污垢用洁厕灵清洗,主要现象是 。
(3)在盛有少量“彩漂液”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洁厕灵”与“漂白水”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其有效成分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有毒的氯气(Cl2),化学方程式为 。
清洁剂 | ![]() 洁厕灵 | ![]() 彩漂液 | ![]() 漂白水 |
功能 | 清除污垢,除异味 | 漂洗衣物,使色彩鲜艳 | 漂除衣物污渍 |
有效成分 | 盐酸(HCl) | 过氧化氢 | 次氯酸钠(NaClO) |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若大理石的污垢用洁厕灵清洗,主要现象是 。
(3)在盛有少量“彩漂液”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洁厕灵”与“漂白水”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其有效成分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有毒的氯气(Cl2),化学方程式为 。
15.
某校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了有关铁和金属X的兴趣实验。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K1、K2、K3均已关闭。

(1)打开K1,用注射器向Ⅰ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打开 ,关闭 ,一段时间后,Ⅰ中的液体转移到Ⅱ中,其原因是 。
(3)依据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若金属X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X一定是铜
B. 若金属X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X是氢前金属
C. 若金属X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且表面逐渐变黑,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1)打开K1,用注射器向Ⅰ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打开 ,关闭 ,一段时间后,Ⅰ中的液体转移到Ⅱ中,其原因是 。
(3)依据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若金属X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X一定是铜
B. 若金属X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X是氢前金属
C. 若金属X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且表面逐渐变黑,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17.
随着炼铁技术的进步,对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大势所趋。竖炉冶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根据下列流程图回答问题。

(1)该工艺的主要原料为氧气、 和 。
(2)赤铁矿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催化反应室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

(1)该工艺的主要原料为氧气、 和 。
(2)赤铁矿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催化反应室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
18.
如图所示,将细铁丝分别放在充满氮气、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实验。

(1)实验Ⅱ中,反应后有 色固体生成,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2)接通电源后,对比Ⅰ、Ⅱ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在上述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依据是 。

实验 | Ⅰ | Ⅱ |
集气瓶中的气体 | 氮气 | 氧气 |
接通电源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 | 铁丝红热,不燃烧 |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2)接通电源后,对比Ⅰ、Ⅱ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在上述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依据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