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958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2/23

1.计算题(共1题)

1.
某化工厂利用海水资源进行联合生产,制备氢氧化钠和甲醇等物质。其化工流程如下:
已知:2H2+COCH3OH
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实验室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增强导电性,往往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而不能加入氯化钠,理由是
(2)若该工厂每天可生产80吨甲醇(CH3OH),需要提供  吨氢气。
(3)该工厂每生产80吨甲醇需要消耗多少吨26%的氯化钠溶液?(第3问写出计算过程)

2.单选题(共18题)

2.
下列由物质性质或实验事实所进行的判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说明该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焊锡的熔点比锡低、硬铝的熔点比铝低,说明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金属低
C.实验室制取气体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说明有气体生成的实验均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D.镁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决定了化学反应能否发生
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木炭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C.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D.碱式碳酸铜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4.
下列变化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燃放烟花C.煤气爆炸D.食物变质
5.
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 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B.②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
C.③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D.④ 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6.
金属冶炼工业中常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还原出相对不活泼的金属。如:用铝和二氧化锰在高温下反应,可以制取金属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Al+b MnO2cAl2O3+d Mn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b=3     B. MnO2中锰元素质量分数为63.2%
C. Al2O3中铝、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D. 在上述反应中,MnO2起催化作用
7.
有关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A. 钴的元素符号CO   B. 2Fe3表示2个铁离子
C. 2H表示两个氢分子 D. 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为NH4CO3
8.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一些元素可以形成多种离子
B. 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C. 组成元素相同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D.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9.
最近,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一种含铱元素(铱元素符号:Ir)和氧元素的阳离子,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显+9价。该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 IrO2Cl    B. IrO3Cl    C. IrO4Cl    D. IrO5Cl
10.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
B.可以用木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过多排放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空气有自净能力,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11.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铁和氧化铜均属于金属材料
B.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C.白醋等酸性物质能加快铁钉的锈蚀
D.镁与稀盐酸反应比铁剧烈,说明镁的活动性强于铁
12.
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别铁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
加入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B
区别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C
区别食盐水与蒸馏水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水样,灼烧,观察有无固体析出。
D
比较20℃时固体氯化钠和蔗糖的溶解度大小
20℃时,各取100mL水,分别逐渐加入氯化钠和蔗糖,搅拌,直至不再溶解,比较两者最终溶解的质量大小。
 
A.AB.BC.CD.D
13.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的是
A.回收铝制易拉罐B.洗去铁制品表面的油膜
C.控制金属矿物的开采量D.可用塑料制品代替金属制品
14.
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弱的是
A.蔗糖溶液B.食盐水C.镁D.石墨
15.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B.一瓶液体长期放置后不出现分层,该液体就是溶液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特别说明外一般的溶液都是指水溶液
16.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C.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17.
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核心是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B.使用环保袋去超市购物
C.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D.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1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闻药品的气味
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19.
实验室需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现提供100g20%的食盐溶液、100g15%的食盐溶液、足量的食盐固体和蒸馏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果用物质两两混合的方法配制所需溶液,方案有三种
B.称量氯化钠固体前需先在托盘上放称量纸,并调平
C.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3.填空题(共2题)

20.
右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大烧杯中盛有水和金鱼藻,用漏斗罩住金鱼藻,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再通入一定量气体A。将装置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试管内有气泡上升,管内液面下降。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通入气体A的作用是:     
(3)试管中气体可以用   检验。
21.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图1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示意图。实验中生成氧气的试管是  (填“1”或“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1 图2
(2)图2表示自来水生产的一般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絮凝剂使水中悬浮物凝聚B.通过沙滤池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
C.通过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和有臭味物质D.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3)我国南海海岛众多,但淡水资源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设计了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原理如图3所示。

① 在相同时间内,海岛上晴好天气比阴雨天气制得淡水更多,其微观解释是  
② 若某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5%,利用该装置将1000kg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测定发现,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原来海水的十倍,则可得到的淡水为 kg;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剩余海水是     (填写“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确定”)。

4.实验题(共1题)

22.
下面是一些关于铁的实验研究,试按要求填空。

(1)模拟工业炼铁(装置图如右图):在硬质玻璃管内加入少量氧化铁粉末,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空气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A处药品。
① 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 该装置的主要缺点是
(2)铁锈蚀的探究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家庭化学实验“探究铁锈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图所示。他们预设的实验结果是仅有图Ⅲ中的铁钉生锈。但经过一周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三支试管中铁钉都生锈了。

老师在听取了同学汇报后,做了如下实验帮助同学分析原因:取4份等量自来水样,经过不同的方法处理后,用数字传感器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并进行如上图(Ⅰ、Ⅱ、Ⅲ)的实验。
水样溶解氧数据如下:
自来水
1号水样
2号水样
3号水样
4号水样
处理方法
不处理
煮沸密封迅速冷却
煮沸密封自然冷却
煮沸敞口冷却
溶解氧(mg/L)
5.37
0.52
0.66
3.44
 
[教师实验的现象记录(部分)]用2号水样进行的如图Ⅱ的实验中:一天后,铁钉有轻微生锈,从第二天到第七天,铁锈不再增加。
参考所给数据分析:①学生实验中:图Ⅰ中铁钉生锈的原因可能是
图Ⅱ中铁钉生锈的原因可能是
②教师实验所记录的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