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作者是以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了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 |
B.很多经典成语源自于古诗文,如“温故知新”“博学笃志”出自《论语》;“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父亲。 |
D.古人常以“加冠”“不惑”“而立”“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梅花落》本是中原名曲。作者将“梅花何处落”中的“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思是何处吹奏《梅花落》?【小题1】诗歌中,白雪、__________、__________、戍楼等构成了一幅苍茫清澄的边塞风情画。
【小题2】“风吹一夜满关山”中的“满”字极为传神,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迟开的水仙花
丁立梅
⑴买回的水仙,迟迟不开花。
⑵别的花都开得泛滥了,它还是没有开花。
⑶它疯长得快撑不住自己了,还是没开花。
⑷我也就不大注意它了,由着它去。

⑸午后,去厨房倒一杯水再出来,突然被一阵香温柔地啄了一下,啄在我的鼻尖上。是水仙的。
⑹水仙开了!它在我完全没有留意的时候,以这种方式,偷袭了我。
⑺我对着它,细细端详。它和早开的水仙没什么两样,瓣瓣如青玉。它是迟到的美。当别人早已赏过了水仙花,我还有这样的一盆好赏。
⑻我想起一个小男孩。
⑼机场候机大厅里,他坐在年轻的妈妈身边。他好奇心重,不大坐得住,老跑开去,这里摸摸,那里瞅瞅,三番五次被妈妈捉住。妈妈把他按在椅子上,数糖果。
⑽这是五颗糖果,这是四颗糖果,加起来一共多少颗呀?
⑾妈妈吃两颗,宝宝吃五颗,一共多少颗呀?
⑿宝宝有六颗,分给妈妈一颗,宝宝还有几颗呀?

⒀小男孩没有心思答,他随口瞎说。说对了,妈妈喜笑颜开,夸,宝宝真聪明;说错了,妈妈就沉下脸,骂,你怎么这么笨!她越骂,小男孩越是答不出。做妈妈的就急得不得了,似乎那答案关乎身家性命。她按住小男孩不安分的身子,怒道,秦姨家的涂涂跟你一样大,人家都会算一百以内加减法了,你连十以内的都不会!你这个笨瓜! ▲
⒁小男孩哭了,哭声很大。一些人的目光,投向他们。做妈妈的越发急了,她站起身,扔下小男孩,假装走,说,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
⒂当时,我很替那个妈妈难为情,恨不得代她找个地缝钻下去。
⒃不知那个小男孩现在怎么样了。他或许,就是一朵迟开的水仙花啊,只是那个妈妈不知道。
【小题1】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它的声音里,我们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处理好重音和停连,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关于本文的朗读,两位同学在微信上进行了讨论,请你补全语音部分。
①小华:朗读第二段时,我是这样处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枫:我觉得第三段情感上应该是更深一步。所以,后半句在读重音时在声音上可以变化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批注是以简洁的语言、巧妙的角度对文章的相关句子进行评论和注释。请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把文中三处划横线部分的批注补充完整。
【小题3】心理描写,能够深入人物心灵,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在⒀段末写一段男孩的内心独白。(不少于30字)
【小题4】文章题为“迟开的水仙花”,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不一样的行者——《西游记》主题阅读
毫无疑问,作为《西游记》主角的孙悟空,一直是读者心目中的盖世英雄,受到大众狂热的崇拜。纵观孙悟空的一生,可以说是英勇战斗、勇往直前的一生,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硬汉。但没有阅读过原著的朋友肯定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钢铁硬汉,也不为人知的一面。
(原著再现)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大众道:“不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教他变颗松树,果然是颗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采,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头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
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毕竟不知此去反复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这大圣正算计要掼,原来那怪就知道了。且会遣山,就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就在行者背上捻诀,念动真言,把一座须弥山遣在空中,劈头来压行者。这大圣慌的把头偏一偏,压在左肩背上,笑道:“我的儿,你使什么重身法来压老孙哩?这个倒也不怕,只是正担好挑,偏担儿难挨。”那魔道:“一座山压他不住!”却又念咒语,把一座峨眉山遣在空中来压。行者又把头偏一偏,压在右肩背上。看他挑着两座大山,飞星来赶师父!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道:“他却会担山!”又整性情,把真言念动,将一座泰山遣在空中,劈头压住行者。那大圣力软筋麻,遭逢他这泰山下顶之法,只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
……
却说那大圣被魔使法压住在山根之下,遇苦思三藏,逢灾念圣僧,厉声叫道:“师父啊!想当时你到两界山,揭了压帖,老孙脱了大难,秉教沙门,感菩萨赐与法旨,我和你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乍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可怜,可怜!你死该当,只难为沙僧、八戒与那小龙化马一场!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叹罢,那珠泪如雨。
(评论节选)
第一点,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这些是融为一体的。举几个例子,比如孙悟空这个形象,他一出生就具有仙气,他是花果山的一个仙石,里头含了仙胎,迎风化为石猴,一出生就会走路爬行,两眼露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上天,从这些描写就能看出仙气。但同时他又具有魔气,他的长相是尖嘴缩腮,火眼金睛,而且下巴颏有个素囔,这恰好是猴的特点,高兴起来就抓耳挠腮,手舞足蹈,完全是一个魔的形象、猴的形象。但孙悟空又能谈诗悟玄,知道如何和人往来,具有人性,这样就把魔气,仙气和人气都集中在孙悟空的身上了。
——刘荫柏(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他们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过富于揩趣的对话得到生动的表现,这也是《西游记》充满奇趣的又一大特点。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造成《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谓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谓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会性;所谓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动物属性。《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同时又熔铸进社会生活的内容。
——百度百科之作品鉴赏·文学特色
【小题1】精读(原著再现)第二十七回节选内容,将下列空格补充完整。
【小题2】在学校的读书节中,702班进行了“西游英雄之我见”阅读探究活动。某小组设计了如下阅读表格,以帮助同学更好地阅读名著。
“西游英雄之我见”阅读探究活动 | |||
回目名称 | 落泪之处 | 落泪原因 | 我的探究 |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 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 | 菩提祖师要赶他走,孙悟空惊慌了,他对前途感到迷茫,也有不舍。 | 《西游记》作为一篇神魔小说,其人物刻画相当成功,尤其是孙悟空。根据《西游记》的阅读体验、(原著再现)和(评论节选)的研读,我有了这样的发现: ③ ▲ 。 |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 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 ① ▲ | |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 叹罢,那珠泪如雨。 | ② ▲ |
⑴选段中,孙悟空的几次落泪都有特殊原因,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其落泪的具体原因,完成表格中的①、②。
⑵阅读以上材料,结合选段完成表格中的③,不少于80字。
4.对比阅读- (共1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节选自《杞人忧天》)
乙
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④,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⑤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路焉吾不知其所之所以反也。”
(选自《杨子之邻人亡羊》)
注:①杨子:杨朱,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②率其党:带领他的亲属。党,亲族。③竖:仆人。④既反:已经返回。⑤奚:何,为什么。【小题1】“亡”字有如下注释,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亡”的意思。

亡的甲骨文左边类似于一个九十度的墙角,右边是一个人的象形。这是一个会意字,人躲在墙角来表示逃跑;亡,逃也。——《说文》;丢失、失去;死;灭亡;同"无",没有。
①身亡所寄(________) ②杨子之邻人亡羊(____________)【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歧 路 之 中 又 有 歧 路 焉 吾 不 知 其 所 之 所 以 反 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②嘻!亡一羊,何追者众?”
【小题4】寓言是寄寓着道理的故事,细细咀嚼,总能体会到一定的人生智慧。读了乙文,你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5.课内阅读-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