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5.5g研碎的石灰石粉末,进行四次高温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记录数据如下: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 g;
(2)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操作次序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4.2 | 3.9 | 3.3 | 3.3 |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 g;
(2)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单选题- (共10题)
5.
草莓、香蕉等水果都有方向的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 该物质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 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88g
D. 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4
A. 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 该物质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 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88g
D. 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4
6.
(2015秋•承德县期末)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直径小,富含大量的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露天焚烧秸秆 | B.汽车排放尾气 |
C.利用太阳能发电 | D.直接用煤做燃料 |
7.
(2007•宜昌)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CuSO4═Cu+FeSO4 | B.3CO+Fe2O3![]() |
C.2F2+2H2O═O2+4HF | D.2KClO3+I2═2KIO3+Cl2↑ |
8.
化学实验中可以鉴别生活中一些物质,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能将本组待鉴别物质区分出来的是( )
| 待鉴别物质 | 鉴别方法 |
A | N2、O2、CO2、空气 |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
B | CO和CH4 | 点燃验证产物,看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C | 氧化铜、碳粉 | 观察颜色的方法,黑色的为碳粉 |
D | 软水、硬水 | 加入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
A.A | B.B | C.C | D.D |
10.
(2015秋•承德县期末)201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使用私家车 | B.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
C.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 D.夏季空调温度尽量调低 |
11.
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 B.瓶中液面上升明显 |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 D.注射器内有液体 |
3.填空题- (共4题)
12.
请按下列要求填写适当的化学用语
(1)两个氧原子 ;
(2)三个二氧化碳分子 ;
(3)三个硫酸根离子 ;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5)稀盐酸除铁锈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两个氧原子 ;
(2)三个二氧化碳分子 ;
(3)三个硫酸根离子 ;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5)稀盐酸除铁锈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
(2015秋•承德县期末)空气、水时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关于A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A图所示实验中能否将红磷换成木炭 (“能”或者“否”).
(3)B图所示实验中试管Ⅰ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产生的氧气与氢气气体体积比为 ,根据此实验得出水时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

(1)关于A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红磷应足量 |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质量约为氧气的质量 |
(3)B图所示实验中试管Ⅰ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产生的氧气与氢气气体体积比为 ,根据此实验得出水时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
14.
(2015秋•承德县期末)如图为某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经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①中所属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
(4)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止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点即可)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④,其名称为 .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①中所属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
(4)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止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点即可)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④,其名称为 .
15.
(2015秋•承德县期末)根据图1中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两根木条的现象及原因分别是什么:第一根木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第二根木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甲实验验证了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了 作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 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实验时加入药品的先后顺序为 ,若向试管中加入的盐酸过多,可能的后果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如“图2”是常见气体的收集装置,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为 ,如果用装置D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甲实验中两根木条的现象及原因分别是什么:第一根木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第二根木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甲实验验证了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了 作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 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实验时加入药品的先后顺序为 ,若向试管中加入的盐酸过多,可能的后果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如“图2”是常见气体的收集装置,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为 ,如果用装置D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