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2题)
1.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事实 | 解释 |
A.H2O2可杀菌消毒,而H2O不能 |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
B.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C.气体易被压缩 |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 |
D.干冰可做制冷剂 |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
A. A B. B C. C D. D
2.
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来铁丝的质量 |
B.50mL 水和50mL 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
C.4g 硫和4g 氧气反应,一定生成8g 二氧化碳 |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
3.
如图为氧化汞受热分解时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的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 反应过程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 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

A.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 反应过程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 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
4.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
D.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四个,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四个 |
5.
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表达式为O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单质 B. O4和O2的化学性质相同
C. 是一种氧化物 D. 一个O4分子是由2 个O2分子构成的
A. 是一种单质 B. O4和O2的化学性质相同
C. 是一种氧化物 D. 一个O4分子是由2 个O2分子构成的
8.
2015 年10 月,屠呦呦由于发现了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青蒿素是一种化合物
B. 青蒿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C.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2
D. 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5:22:5
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青蒿素是一种化合物
B. 青蒿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C.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2
D. 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5:22:5
10.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量筒的容量为250mL.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

I.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1mL;
II.用强光手电照射,引燃红磷;
III.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测得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变为V2mL;
IV.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1mL;
II.用强光手电照射,引燃红磷;
III.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测得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变为V2mL;
IV.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I中,鼓入空气的体积可以是小于200mL的任意体积 |
B.步骤II中,红磷燃烧时可以不关闭止水夹a和b |
C.步骤III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 |
D.步骤IV中,求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 |
12.
利用水电解器电解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A.正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B.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l |
C.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被点燃时发出轻微的爆鸣声 |
D.通电时两极均有气泡产生 |
2.填空题- (共4题)
13.
右图是某天然矿泉水的商标,据此请把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饮用该天然矿泉水后,人体可补充镁离子 ;偏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显 +4价 ;此矿泉水中含有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如氯化钙 。

14.
张老师在化学课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液态空气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可观察到冒出大量白雾。接着,把一根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又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仍然熄灭;待液态空气快蒸发完时,又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发现小木条火焰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请分析回答:
(1)空气的成分是以 为主;
(2)第一、二次小木条火焰会熄灭,说明液态空气中首先蒸发出来的气体是 ,由此可推断该气体可能的性质是 ;
(3)第三次小木条火焰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1)空气的成分是以 为主;
(2)第一、二次小木条火焰会熄灭,说明液态空气中首先蒸发出来的气体是 ,由此可推断该气体可能的性质是 ;
(3)第三次小木条火焰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15.
掌握化学知识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世界上有三千多万种物质,而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离子”)
例如:①金刚石是由 构成的. ②水是由 构成的.③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2)自来水在饮用前,往往要煮沸,这不仅可以杀菌消毒,还可以达到 的目的。
(3)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 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 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 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1)世界上有三千多万种物质,而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离子”)
例如:①金刚石是由 构成的. ②水是由 构成的.③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2)自来水在饮用前,往往要煮沸,这不仅可以杀菌消毒,还可以达到 的目的。
(3)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 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 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 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16.
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能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设计(注:图中部分固定装置省略,由分液漏斗滴入内置试管的液体量如图所示)。

(1)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 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 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硫酸,与碳酸钠充分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
①通过仔细观察,两条试纸发生的变化是 。
②乙同学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此他认为以上实验现象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次是 。
③乙同学认为此装置还可以验证以下实验结论,请将实验操作填入下表:


(1)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 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 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硫酸,与碳酸钠充分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
①通过仔细观察,两条试纸发生的变化是 。
②乙同学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此他认为以上实验现象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次是 。
③乙同学认为此装置还可以验证以下实验结论,请将实验操作填入下表:

3.实验题- (共2题)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
①仪器a 的名称为
②向a 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 。
(2)乙装置:
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CaO 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丙装置:
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 。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1)甲装置:
①仪器a 的名称为
②向a 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 。
(2)乙装置:
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CaO 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丙装置:
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 。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
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04放入A 的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
制取O2,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Ⅲ:
(2)【实验验证】
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试验方法是 。
【拓展延伸】
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到400。C 时,生成O2 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 的分解反应中并不是作催化剂的理由是 。
制取O2,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Ⅲ:
(2)【实验验证】
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试验方法是 。
【拓展延伸】
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到400。C 时,生成O2 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 的分解反应中并不是作催化剂的理由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