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检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953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8

1.计算题(共1题)

1.
某碳酸钠样品中含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量该样品11 g放入烧杯中,再加入5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溶液质量为56.6 g。(已知: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氯化钠不与盐酸反应)
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单选题(共5题)

2.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是反应物中的杂质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3.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间有间隔 
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却可以燃烧 
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的剧烈程度 
 
A.AB.BC.CD.D
4.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纸张燃烧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
5.
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6.
餐厅服务员都用盖子熄灭酒精灯火锅,该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选择题(共2题)

7.

请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抽刀断水水更流,            。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古诗词中许多诗句运用典故,抒情言志,言精意丰。李白《行路难》中“      ,       “,用姜尚(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施展宏伟抱负的愿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8.

下图是《五代十国形势图》,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表述正确的是(    )

4.填空题(共12题)

9.
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是做成真空包装或填充氮气做保护气,这两种方法保鲜的原理是
10.
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图如下:

(1)步骤②的操作是
(2)二氧化氯是一种杀菌剂,它的化学式是   
(3)上述步骤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11.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海水(含氯化钠)处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NaHSO3中含有   种元素。
(2)步骤①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12.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是人类生存的营养,其中一个原因是空气中含有的     是动植物呼吸的原料。
(2)在大型汽车上用压缩空气开关车门和刹车。空气具有可压缩性的微观原因是     
(3)“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标志。其中“低排放”主要指减少排放 (填字母序号)。
A.N2B.CO2C.O2D.H2
13.
甲、乙、丙、丁是常见物质,由氢、碳、氧、氯、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一种最清洁的能源,写出此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乙可以转化成甲,方程式是   
(2)如右图所示,锥形瓶中盛放固体丙,从长颈漏斗中加入丁,看到锥形瓶中产生大量气泡,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小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烧杯中液体变浑浊原因   
②取反应后锥形瓶中溶液,将其倒入变浑浊的小烧杯中,看到混浊变澄清且有细小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变澄清的原因   ;锥形瓶溶液中的溶质有   
14.
碳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生物体内绝大多数分子中都含有碳。
(1)动植物残骸在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在高温无氧的环境下形成大量的煤、天然气和 等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使海洋中水的酸碱度被破坏,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海洋“变酸”的原因:     
15.
水是一种重要资源。
(1)下列图片为生活中的水制品。

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进入千家万户的自来水由于水源不同,自来水的硬度也不同。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来降低水的硬度,过一段时间后,家里的水壶底部会有水垢。原因是:硬水中的碳酸氢钙[Ca(HCO3)2]在煮沸后生成了一种不溶性物质、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
16.
实验室欲配制20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实验操作如下:
(1)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g。
(2)量取水的体积。下图中正确的是     

(3)装瓶,贴标签:在右图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17.
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1)实验如右图所示,实验如果成功应该看到的现象是   
据此,能推测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2)用右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集气瓶容积为750mL,预先装入150mL水。

①实验中,应选择量筒的容积至少是 。(填序号)
A.500 mLB.100 mLC.50 mLD.200 mL
②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液体减少了60mL,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一条即可)。
18.
为了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反应),甲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用来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步骤:反应前称量B装置的质量;从分液漏斗中滴入足量的盐酸,当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B装置的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产生的CO2的质量。(资料:2NaOH +CO2= Na2CO3 + H2O,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1)B装置中多孔玻璃泡的作用是 ;C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2)有同学提出质疑:此装置无法全部收集到生成的CO2,原因是 。改进方法是
(3)改进方法后进行实验,如果C装置中的现象是 ,只需利用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来确定CO2的质量。
19.
为了验证某碳酸钙样品质量分数为98%(样品中的杂质不反应),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1)方案1:取m1 g样品于试管中,用酒精喷灯加热,完全反应。再次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m2 g ,可以得出CO2的质量为 。(原理:CaCO3 CaO+CO2↑)
(2)方案2:①取m1 g样品,称量装有样品的烧杯和装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共计m2 g。②将稀盐酸倒入样品中,搅拌,当看到烧杯中 时,称量两个烧杯总质量共计m3 g。
(3)取m1 g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将生成的沉淀过滤、烘干,称量其质量为m2 g。计算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公式是  
[结论和反思]:以上几种方案都能测得样品的纯度。但从实验结果看,方案2测得的结果却超过了100%,原因可能是
20.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应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装置是     
(2)通常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