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2.单选题- (共13题)
5.
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为2.3g | B.该化合物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
C.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 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 |
8.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右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热剂属于混合物 |
B.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
C.此实验所取发热剂过多 |
D.发热剂中的食盐可以缩短实验时间 |
9.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
B.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是引发“温室效应”加剧的元凶 |
C.大棚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含量,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
10.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以下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人类不缺淡水 |
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C.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
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
13.
下列有关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缺少铁元素会患贫血症 |
B.缺钙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 |
C.缺碘元素会使儿童发育停滞,严重的会导致侏儒症 |
D.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虽少,但会影响身体健康 |
14.
进入秋冬季节后,常熟雾霾天气增多。为此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控制和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你觉得以下措施中达不到目的的是
A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B.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准
C.减少学生户外运动时间,避免呼吸道疾病
D.抓好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和管理
A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B.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准
C.减少学生户外运动时间,避免呼吸道疾病
D.抓好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和管理
15.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 |
B.蒸发食盐水时,等蒸发皿中水分蒸干后停止加热 |
C.洗净的胶头滴管倒放在试管架上 |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旋紧胶塞后,先将导管一端浸人水中,再用双手捂住试管外壁 |
3.填空题- (共5题)
16.
图甲是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乙是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___,图乙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___;
(2)图甲所示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

(1)图甲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___,图乙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___;
(2)图甲所示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
17.
用化学用语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构成水的最小微粒 ;
(3)当今社会使用量最大的金属 ;(4)液氧 ;(5)干冰
(6) 2个铝离子 ;(7)氯化亚铁 ;(8)二硫化碳 。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构成水的最小微粒 ;
(3)当今社会使用量最大的金属 ;(4)液氧 ;(5)干冰
(6) 2个铝离子 ;(7)氯化亚铁 ;(8)二硫化碳 。
18.
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一条方向。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化学式为C15H22O5。
(1)青蒿素由 种元素组成。
(2)一个青蒿素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3)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青蒿素由 种元素组成。
(2)一个青蒿素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3)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9.
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回答相关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镁条点燃后,要将其转移到 上燃烧。
(2)高炉内焦炭在富氧空气中充分燃烧: ,任写一个焦炭在高炉内的作用 。
(3)铝片浸在稀盐酸中表面逐渐产生大量气泡: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4)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 ,该实验的现象是 。
(5)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镁条点燃后,要将其转移到 上燃烧。
(2)高炉内焦炭在富氧空气中充分燃烧: ,任写一个焦炭在高炉内的作用 。
(3)铝片浸在稀盐酸中表面逐渐产生大量气泡: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4)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 ,该实验的现象是 。
(5)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20.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均填字母);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必须考虑的是 (填序号)。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收集氧气的装置最好用 ,其原因是 、 。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仅提供了镁条和稀硫酸,仍选用B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应将该装置作如何改进?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均填字母);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必须考虑的是 (填序号)。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收集氧气的装置最好用 ,其原因是 、 。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仅提供了镁条和稀硫酸,仍选用B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应将该装置作如何改进?
4.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