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2004•烟台)经过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等与反应物量的多少、反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各举一例说明:
(1)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2)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3)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1)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2)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3)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2.
据报道:天门城区2006年已经引进天然气,有许多市民可以使用上清洁能源.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在管道内注满氮气,注满氮气的目的是 .
(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使用时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加入乙硫醇的目的是 .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在管道内注满氮气,注满氮气的目的是 .
(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使用时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加入乙硫醇的目的是 .
2.计算题- (共1题)
3.
下图是两种化肥标签的一部分,

请回答:(1)从标签上看,两种化肥具有共同的物理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2)这种“尿素”和“碳酸氢铵”的含氮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3)从含氮量角度,50kg这种碳酸氢铵相当于_______kg(精确到0.1)这种尿素。

请回答:(1)从标签上看,两种化肥具有共同的物理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2)这种“尿素”和“碳酸氢铵”的含氮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3)从含氮量角度,50kg这种碳酸氢铵相当于_______kg(精确到0.1)这种尿素。
3.单选题- (共6题)
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4 | 10 | 1 | 21 |
反应后质量/g | 0 | 12 | 15 | 待测 |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 |
B.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1 |
C.反应后生成15gZ |
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
6.
(2013•郑州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
A.点燃某可燃物,在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的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可燃物一定是H2或含有H2 |
B.某混合气体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且导出后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
C.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沉淀生成,可能是因为盐酸太浓 |
D.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氮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干燥剂(假定每步都充分吸收),最后只剩下氮气 |
7.
由Na2CO3和CaCO3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64%。则下列各项中:①钠元素的质量分数②钙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④CaCO3的质量分数⑤Na2CO3的质量分数⑥Na2CO3和CaCO3的质量分数比。其中能确定的是 ( )
A.都不能确定 | B.只有③能确定 | C.只有④⑤⑥能确定 | D.都能确定 |
9.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是人类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 对燃煤预先采取脱硫措施,可以减少酸雨
B. 逐步使用核能、风能、氢能,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C. 使用无氟冰箱等,可以减少臭氧空洞
D. 使用液化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A. 对燃煤预先采取脱硫措施,可以减少酸雨
B. 逐步使用核能、风能、氢能,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C. 使用无氟冰箱等,可以减少臭氧空洞
D. 使用液化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4.填空题- (共3题)
10.
小新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原因可能有: ; ;
(1)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原因可能有: ; ;
11.
CaH2是一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中Ca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它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一种最轻的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反应物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升高.请判断,反应物 (填化学式)具有还原性.
12.
如图从左到右位次为甲、乙、丙三位同学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信息点: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尘时,能与粘膜表层、眼、皮肤的水分反应,对局部有强烈的腐蚀性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

根据上述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应选择_____同学的实验方案最好,不选择其它实验方案理由是_____;
(2)三位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_____.

根据上述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应选择_____同学的实验方案最好,不选择其它实验方案理由是_____;
(2)三位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13.
某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以验证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质确实是铜与氧化合生成的CuO,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由上图两个实验步骤判断:灼烧后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不是 .
(2)为进一步证明步骤二铜片表面黑色物质的元素组成,他们选用了以下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a.甲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H2,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C装置,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A中有红色物质出现,C中硫酸铜由白变蓝,证明生成了水,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乙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CO,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 装置(填编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 ;此方法仅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有明显的缺陷,要弥补这个缺陷,应采取的措施是: .
c.通入的气体如果含有少量水蒸汽,则应在A装置左边连接一个 装置.
(3)结论:经过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现象证明, .
(4)如果甲同学要用数据证明(3)的结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1)由上图两个实验步骤判断:灼烧后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不是 .
(2)为进一步证明步骤二铜片表面黑色物质的元素组成,他们选用了以下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a.甲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H2,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C装置,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A中有红色物质出现,C中硫酸铜由白变蓝,证明生成了水,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乙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CO,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 装置(填编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 ;此方法仅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有明显的缺陷,要弥补这个缺陷,应采取的措施是: .
c.通入的气体如果含有少量水蒸汽,则应在A装置左边连接一个 装置.
(3)结论:经过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现象证明, .
(4)如果甲同学要用数据证明(3)的结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