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949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10

1.单选题(共8题)

1.
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树根“变”根雕B.玩具机器人“变”形
C.玉石“变”印章D.葡萄“变”美酒
2.
“2O”表示
A. 2个氧原子 B. 2个氧离子 C. 2个氧分子 D. 2个氧元素
3.
染发剂中含一种着色剂叫对苯二胺,其结构如图,关于对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苯二胺由碳、氢、氮原子构成
B. 对苯二胺中相对分子质量158g
C. 对二苯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对苯二胺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4
4.
下列性质与用途关系错误的是
A.无水酒精溶解油脂——用于清洗手机屏幕
B.CO可燃——用作气体燃料
C.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5.
下列图像合理的是
A.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等质量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插入铁丝
D.加水稀释石灰水
6.
下列关于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A.天然水可用沉淀、过滤、吸附等方法净化
B.经过自来水厂处理的水是纯水
C.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十分短缺
D.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7.
将8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加水稀释成10%的盐酸,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A.280gB.100gC.80gD.200 g
8.
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对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试管破裂B.量取的液体偏少
C.橡皮塞弹出D.灯内酒精燃烧

2.多选题(共2题)

9.
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验证铁生锈的条件
C.探究呼出气体与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同
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0.
下列知识整理有错误的是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实例与原理
真空包装——冷藏保鲜
充入氧气——防止氧化
铁锅用完洗净干燥——防止生锈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日常物质的鉴别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
酱油和醋——闻气味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N2三种
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量筒
 
A.AB.BC.CD.D

3.填空题(共3题)

11.
锌锰电池材料中含铜,构造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铜质奖牌   B.铜导线   C.铜火锅
(2)图中所示物质属于非金属单质的化学式是    
(3)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4)电池铜帽为铜锌合金。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铜帽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实验如下:
取铜帽样品10g放入烧杯,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59.8g。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②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③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写出计算过程)。
12.

(1)填写化学用语:
①食盐中的阳离子    ;②要产生舞台雾景可用     
③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    ;④预防贫血可补充    元素。
(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乙的溶解度;
②t2℃时,把90g乙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③把乙的溶液从N点变为M点,可采用    的方法(任写一种);
④甲中混有少量乙时,提纯方法是   (填序号)
A. 降温结晶 B. 蒸发结晶
(3)某粗盐中含有少量泥沙,提纯该粗盐的流程如下:

①溶解时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②空格处的操作名称是    
13.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①仪器x的名称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A图中有一明显错误,改进方法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将氧气从a通入F中,可验证物质燃烧必需的一个条件是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发生与收集装置可选 的组合(填装置序号);
④用A、C组合可制取甲烷,则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    B. 反应时需要加热
C. 甲烷可能与水反应 D. 甲烷不溶于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