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六种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F为金属单质,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为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溶液呈蓝色。试回答下列问题:(框图中的反应条件和某些生成物已略去)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
(2)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4)请写出E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F为金属单质,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为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溶液呈蓝色。试回答下列问题:(框图中的反应条件和某些生成物已略去)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
(2)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4)请写出E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实验小组用28 g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热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 + 3O2↑。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实验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请计算:
(1)制取的氧气质量为 g。
(2)混合物中二氧化锰质量。
(3)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计算:
(1)制取的氧气质量为 g。
(2)混合物中二氧化锰质量。
(3)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单选题- (共7题)
5.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 C15H22O5)治疗疟疾而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青蒿素的一个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B.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C. 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3.8%
D. 青蒿素属于无机物
A. 青蒿素的一个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B.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C. 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3.8%
D. 青蒿素属于无机物
6.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B. 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D. 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

A. 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B. 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D. 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
7.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发生改变 |
4.填空题- (共5题)
10.
用化学符号或数字填空:

(1)2个氢分子 (2)镁离子 (3)磷元素
(4)标出氯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5)碘酒中的溶质
(6)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右。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

(1)2个氢分子 (2)镁离子 (3)磷元素
(4)标出氯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5)碘酒中的溶质
(6)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右。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
11.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
、
、
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图中能表示
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

(3)要使B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由图分析,若分别将
甲、乙饱和饱和溶液从
降温到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 所含溶剂质量:甲
乙
C 溶液质量:甲
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图中能表示


(3)要使B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由图分析,若分别将



A 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 所含溶剂质量:甲

C 溶液质量:甲

D 溶质质量分数:甲

12.
请运用你在初中学过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或解释下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家用煤炉中的蜂窝煤有12孔、14孔,甚至16孔等多个品种,孔道越多燃烧越充分,理由是 ;
(2)铝能制成箔做包装品材料的原因是铝具有良好的 ;
(3)除去保温瓶内胆中的水垢,可选用厨房中的 ;
(4)切过咸菜的菜刀(未清洗擦干)更易生锈,原理是 ;
(5)油锅着火时可以倒入洗过的蔬菜来灭火,其中的道理是 ;
(6)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可留下红色的印记,此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
(1)家用煤炉中的蜂窝煤有12孔、14孔,甚至16孔等多个品种,孔道越多燃烧越充分,理由是 ;
(2)铝能制成箔做包装品材料的原因是铝具有良好的 ;
(3)除去保温瓶内胆中的水垢,可选用厨房中的 ;
(4)切过咸菜的菜刀(未清洗擦干)更易生锈,原理是 ;
(5)油锅着火时可以倒入洗过的蔬菜来灭火,其中的道理是 ;
(6)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可留下红色的印记,此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
13.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 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1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在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要使烧杯B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一种即可).
(4)依据图2的分析判断,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在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要使烧杯B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一种即可).
(4)依据图2的分析判断,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14.
现有下列A、B、C、D、E五种实验装置:

(1)写出对应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④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 装置来收集氧气。即使这样,最后发现收集到的氧气还是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_ _。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 。收集二氧化碳时应选择 装置。
(4)将二氧化碳依次通过如图装置,写出A、B 两处可观察到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A处:现象:________ _______,
B处:现象:________ ,
该实验体现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要求至少答出2点,否则不给分)

(1)写出对应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④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 装置来收集氧气。即使这样,最后发现收集到的氧气还是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_ _。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 。收集二氧化碳时应选择 装置。
(4)将二氧化碳依次通过如图装置,写出A、B 两处可观察到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A处:现象:________ _______,
B处:现象:________ ,
该实验体现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要求至少答出2点,否则不给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