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7题)
1.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摩尔质量不同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能确定 |
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
D.该反应中,甲、乙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为4:7 |
2.
密闭容器中,将1mol的CO和1mol的O2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原混合气体的3/4
C.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气体的摩尔质量一定为44g/mol
A.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原混合气体的3/4
C.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气体的摩尔质量一定为44g/mol
5.
乙酸乙酯(C4H8O2)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对乙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由14种原子构成 |
B.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16 |
C.其式量为88g/mol |
D.其一个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1 |
10.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大量氧气,所以可判断氧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
B.SO2排放到大气中会产生酸雨 |
C.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 |
D.空气是由多种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
15.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有晶体析出
C.t2℃时,A、B、C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A.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有晶体析出
C.t2℃时,A、B、C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16.
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
17.
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
2.填空题- (共5题)
18.
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河水制成自来水,自来水厂的生产步骤一般有沉降、过滤、 、消毒等,消毒的目的是 ;饮用水的酸碱性强弱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测定饮用水的酸碱性强弱可用 (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pH试纸 C.紫色石蕊溶液 D.温度计
Ⅱ.下图提供的几种家用燃料(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请根据图示填空:

①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燃烧产物无污染,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有些地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把煤做成蜂窝状(如图)的目的是 。煤燃烧与多种环境问题有关,但下列环境问题与煤燃烧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填写编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Ⅲ.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它的化学式为(C15H22O5)。C15H22O5的摩尔质量是 g/mol,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是 ;2mol青蒿素中含有约 个氧原子。
Ⅰ.河水制成自来水,自来水厂的生产步骤一般有沉降、过滤、 、消毒等,消毒的目的是 ;饮用水的酸碱性强弱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测定饮用水的酸碱性强弱可用 (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pH试纸 C.紫色石蕊溶液 D.温度计
Ⅱ.下图提供的几种家用燃料(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请根据图示填空:

①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燃烧产物无污染,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有些地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把煤做成蜂窝状(如图)的目的是 。煤燃烧与多种环境问题有关,但下列环境问题与煤燃烧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填写编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Ⅲ.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它的化学式为(C15H22O5)。C15H22O5的摩尔质量是 g/mol,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是 ;2mol青蒿素中含有约 个氧原子。
19.
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①右图是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A线表示的是 溶解度曲线。P点表示 ,该点的温度范围是 。

② 20℃时,136g饱和食盐水,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Cl晶体的质量为 g。③ 30℃时,在两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其结果如右下图所示,加入的甲物质是 ,得到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④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配置热的饱和溶液,再 、过滤的方法提纯,得到的滤液中所含溶质有 。


①右图是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A线表示的是 溶解度曲线。P点表示 ,该点的温度范围是 。

② 20℃时,136g饱和食盐水,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Cl晶体的质量为 g。③ 30℃时,在两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其结果如右下图所示,加入的甲物质是 ,得到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④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配置热的饱和溶液,再 、过滤的方法提纯,得到的滤液中所含溶质有 。
20.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其物质的量为 mol。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
(3)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其物质的量为 mol。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
(3)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21.
根据下列图示实验,回答问题:

Ⅰ.图1所示实验中如果要验证生成的二氧化碳,可在烧杯内壁涂抹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
Ⅱ.图2所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的性质。
Ⅲ.图3所示实验的化学方程式是 ,检验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
Ⅵ.图4所示实验目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实验还可推断白磷的着火点范围可能为 。

Ⅰ.图1所示实验中如果要验证生成的二氧化碳,可在烧杯内壁涂抹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
Ⅱ.图2所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的性质。
Ⅲ.图3所示实验的化学方程式是 ,检验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
Ⅵ.图4所示实验目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实验还可推断白磷的着火点范围可能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