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937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21

1.简答题(共2题)

1.
如图为某公司生产的车用尿素溶液的标签,用尿素[CO(NH32]溶液处理柴油汽车尾气,可以有效降低有害尾气的排放.

(1)实验室配制该尿素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和
(2)某实验室中现有100kg15%的尿素溶液和50kg30%的尿素溶液,若选用这两种溶液混合配置一瓶该车用尿素溶液,应该如何进行?
2.
瓦斯是煤矿安全事故的“头号”杀手,严重制约着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

(1)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矿井要加强通风,这样做的目的是
(3)检测人员抽取了某矿井气体样品X,气体X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成分,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探究装置(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
①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气体燃烧装置后应该连接的导气管序号是a→
②若装置Ⅰ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Ⅲ增重2.4g,装置Ⅳ增重1.8g,则可判断气体样品X中一定含有的气体是

2.推断题(共1题)

3.
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戊分别是Na2CO3溶液、Fe2O3、Ca(OH)2溶液、BaCl2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可互相反应.已知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的化学式是 ,丁物质的化学式是     
(2)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丙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向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丙溶液,烧杯中溶液的pH会 (填“增大”或“减小”)

3.计算题(共1题)

4.
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含量(假设工业盐酸中不含其它杂质),小娟做了如下实验:取20g工业盐酸加入到小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电子pH计不断读取反应时的pH,得出如右图所示的关系.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求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4.单选题(共6题)

5.
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NH4HCO3NH3↑+CO2↑+H2O
B.Na2CO3+SiO2Na2SiO3+CO2
C.CaCO3+CO2+H2O=Ca(HCO32
D.2Mg+CO22MgO+C
6.
下列对一些事实解释或做法错误的是(   )
A.盐酸、硫酸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B.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镁比铝的活动性强
C.用稀盐酸或灼烧的方法区分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D.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产,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或SO42
7.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雪碧”饮料属于溶液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是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B.常温下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将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D.20℃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9
9.
右图所示,某河旁甲、乙、丙、丁四座化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分别含有碳酸钠、氯化铜、氢氧化钠、盐酸中的一种.某同学对①、②、③、④处水质监测时记录了以下现象.根据现象推断,甲、乙、丙、丁四座化工厂排放工业废水的成分,错误的是(  )

 




记录现象
无色溶液
蓝色浑浊
浑浊消失
产生气泡
 
A.甲:碳酸钠B.乙:氯化铜C.丙:盐酸D.丁:碳酸钠
10.
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水鉴别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固体
B.用酚酞溶液鉴别纯碱与烧碱
C.用CO2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D.用氢氧化铝中和胃酸过多症

5.多选题(共2题)

11.
下列现象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B.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D.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12.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在箭头右侧)正确的是()
A.CO2气体(H2O)→通过足量生石灰
B.CuO(C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C.CaCl2溶液(盐酸)→加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D.CO2气体(CO气体)→点燃

6.填空题(共2题)

13.
某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某环保小组设计了一个回收金属铜、铁与硫酸锌晶体的实验方案,流程如下图:

(1)操作Ⅰ的名称是  ,固体F的化学式为   
(2)固体D加入适量X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步骤①加入锌粉的质量不足,则下列滤液B中所含溶质的猜想,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ZnSO4、FeSO4
B.ZnSO4、CuSO4
C.ZnSO4、FeSO4、CuSO4
D.FeSO4、CuSO4
 
14.
我国海岸线曲折,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1)如图Ⅰ所示,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的方法是 ,你认为该技术的优点是  .如下图Ⅱ所示,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填序号,下同).
(2)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可按下图流程进行:

①写出步骤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Ⅰ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实现
B.步骤Ⅱ、Ⅲ、Ⅳ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氧化镁
C.步骤Ⅲ发生了中和反应
D.步骤Ⅴ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该流程中采取的一种降低成本且减少污染的措施是
(3)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为了除去粗盐水中可溶性杂质,可加入下列物质,利用过滤等操作进行除杂,则加入下列三种物质的先后顺序为
a.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b.适量的盐酸 c.稍过量的Ba(OH)2溶液②流程一,氨化溶液后,溶液的pH 7(填“>”、“<”或“═”),从而有利于吸收气体A,流程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加热固体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实验题(共3题)

15.
某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金属镉与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及水体镉污染事故处理方法的研讨.
(查阅资料):①镉(Cd)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2价;
②水体中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
③氯化镉能溶于水、氢氧化镉难溶于水.
(1)金属镉与铜、银活动顺序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镉、铜、银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镉表面有气泡产生,铜、银表面无气泡产生
 

 

  
  
 
 
   
    
 
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写出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活动性顺序:镉>铜>银
(2)对镉污染事故处理方法的讨论.小华认为可用向受污染河段抛撒过量烧碱固体的方法除去氯化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小霞认为该方案虽然有效,但有缺陷,你认为可以用   (写化学式)代替烧碱.
16.
为了探究中和反应,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1)甲同学向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不变色,此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图一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是           
(2)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乙同学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同学为了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少许于试管中,先滴加
     ,再滴加   
 


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4)实验结束后,甲、乙同学将他们两人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分析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①     ,② (不考虑酚酞).
(5)丙同学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  
A.氢氧化钡溶液    B.硝酸钡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
17.
经检验草木灰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可能含有硫酸钾、氯化钾、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草木灰中可能含有其它物质的成份,某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碳酸钾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相似.
(实验探究)方案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②中,沉淀完全溶解,说明草木灰中一定不含
(3)有同学认为实验①可用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代替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请问是否可行?请简要说明原因     
(4)根据现象分析,草木灰中除了含有碳酸钾之外,一定还含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6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