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937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22

1.单选题(共11题)

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
B.金刚石用作玻璃刀
C.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
D.镁粉用作烟花照明弹
2.
下列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N2:表示氮气由2个氮原子构成
B.FeO:表示氧化铁这种物质
C.Fe2+:可以表示一个铁离子
D.Ne:可以表示一个氖原子
3.
氢元素有3种不同的原子,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依次为0、1、2.这3种原子与金属锂形成的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是“神舟七号”的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D、T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1:2:3
B. LiH、LiD、LiT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C. H、D、T化学性质不同
D. LiH、LiD、LiT中Li元素质量分数相等
4.
被称为“第四类新材料”的玉米塑料学名叫“聚乳酸”,它是生物环保材料,可由乳酸(C3H603)合成而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乳酸中C、H、0三种元素的量比为1:2:1
B. 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g
C. 90g乳酸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132g
D. 乳酸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会加快钢铁的锈蚀
B.洗洁精和汽油都能清洗油污,且原理不同
C.高炉炼铁中所需的高温和CO的生成都与焦炭有关
D.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5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5克水,又析出b克晶体,a与b一定相等
6.
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这是因为稀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
C.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7.
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A
带有火星的木条置于氧气瓶中,木条复燃
氧气有可燃性
B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
二氧化碳有酸性
C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将70℃某硝酸钾溶液降温后,析出了一些晶体
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A.AB.BC.CD.D
8.
缺钙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是
A.患佝偻病B.引起贫血C.患侏儒症D.患甲状腺肿大
9.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填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 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 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圏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 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0.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装置一定漏气的是
A.B.
C.D.
11.
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氧化铜粉
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氯化钙溶液
盐酸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D
FeSO4溶液
CuSO4溶液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A.AB.BC.CD.D

2.多选题(共1题)

12.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如将C0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若能广泛应用,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B.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该反应生成了三种物质
D. 每2个CO2分子与8个H2分子恰好完全反应

3.填空题(共4题)

13.
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2个氟原子    
②导电性最好的金属    
③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    
④碳酸根离子    
⑤3个氨分子    
⑥高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为+7价    
14.
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分解”或“置换”);
②太阳能电池电解氧化铝的过程中将    能转化为 能;
③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15.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水及水溶液.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3)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
(4)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
A.冰块   B.二氧化碳    C.食盐 D.酒精
(5)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配制75g6%的氯化钠溶液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
A.称量及量取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填字母),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正确,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6%(填“>”、“<”或“=”),小明用pH试纸检测所配溶液,得到氯化钠溶液的pH 7(填“>”、“<”或“=”),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含有自由移动的 (填微粒符号),若将该氯化钠溶液全部稀释成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则需再加水 g.
(7)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3
37.0
37.3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
①图3中能表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②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③根据表格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物质溶解度过相等的温度范围在 ℃之间.
④60℃时,用等质量的氯化钠、硝酸钾分别配制两种饱和溶液,测得其质量依次为m1g和m2g,则m1 m2.(填“>”、“<”或“=”)
⑤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若某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则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步骤是  (填序号).
16.
现有下列五套常见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除去食盐水中的少量泥沙,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要正确完成该操作还需要的仪器名称是   
(3)在进行A装置相关操作时,通常在实验桌上放一石棉网,该石棉网在此实验过程中的用途是
(4)用装置C可制备O2、CO2等气体,请写出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A.装置可能漏气
B.药品用量可能不足
C.导气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
D.药品可能失效
(5)实验室可用D装置制取甲烷(CH4)气体,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
B.甲烷在水中溶解性较小
C.甲烷不与水反应
D.甲烷密度大于空气
(6)实验室用D装置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剩余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    种物质.(无需写出计算过程)
(7)E装置用途广泛,可用来洗气、贮气等.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填“a”或“b”,下同)处导管通入;若要用水将瓶中氢气排出使用,水应从  处导管进入.

4.实验题(共1题)

17.
CO是工业中重要的还原剂.
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中采用CO和CuO作为反应物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探究活动一】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    ,D处点燃的目的是   .D处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②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B处酒精灯
B.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小的质量相等
C.实验中若通入28g一氧化碳可生成64g铜
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之一是防止铜被氧化
③④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
【探究活动二】
甲同学不小心将探究一得到的部分红色固体洒落到稀硫酸中,发现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两位同学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感到不解,向老师求助,老师向他们提供了以下资料,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究红色固体的成分.
【资料】
Ⅰ.氧化铜被还原的过程可能会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也能被还原成铜;
Ⅱ.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Ⅲ.Cu2O+H2SO4=CuSO4+Cu+H2O
结合刚才的实验现象,两位同学对红色固体的成分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是Cu2O和Cu;猜想②:是     
经过讨论交流,两位同学再次实验,并采取了不同的方案验证了猜想.
【方案一】

①操作A为 ,加过量硫酸的目的是   ,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  ,洗涤的目的是
②大家通过以上数据计算并判断出猜想①成立,请你帮助他们计算红色固体a中Cu2O的质量为 .(无需写出计算过程)
③老师看了小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后,高度赞扬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设计,并指出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中若出现以下失误,会使红色固体a中Cu2O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稀硫酸量不足
B.反应后未洗涤剩余的红色固体就直接进行了干燥
C.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剩余红色固体
D.将红色固体b转移到天平上时有少量洒落
【方案二】
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也能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甲乙同学经过计算验证出猜想①正确,请你写出CO与红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