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将2g氢气在20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 |
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 |
C.将3克的木炭在10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克 |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 |
5.
当前,世界已经迈向了“低碳”时代,选择“低碳”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存责任.适应形势发展,多市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的双燃料公交车.如图为公交车燃料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
B.物质甲的化学式是CH4 |
C.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2 |
D.图示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6.
Bi4Ge3012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获得者丁肇中的实验.闪烁晶体中的锗(Ge)化合价为+4价,闪烁晶体中铋(Bi)的化合价为
A.+2 B. +3 C. +4 D. +5
A.+2 B. +3 C. +4 D. +5
2.填空题- (共3题)
9.
应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回答).
(2)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3)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 直接接触,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请说出一个铁制品采取的防锈措施 .
(4)将锌、铜、铁三种金属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呈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5)将一定重的铁粉投入到Cu(N03)2和AgN0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则滤渣的成分可能是 .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回答).
(2)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3)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 直接接触,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请说出一个铁制品采取的防锈措施 .
(4)将锌、铜、铁三种金属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呈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5)将一定重的铁粉投入到Cu(N03)2和AgN0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则滤渣的成分可能是 .
10.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使两者重新达到饱和,则 物质所加的量多;
(4)t1℃时,向一只盛有15g甲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使两者重新达到饱和,则 物质所加的量多;
(4)t1℃时,向一只盛有15g甲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100g水 |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65g |
C.降温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不变 |
D.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热变为不饱和溶液. |
1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二氧化锰起 作用;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制取二氧化碳时,用装置F替代装置B的优点是 .

(1)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二氧化锰起 作用;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制取二氧化碳时,用装置F替代装置B的优点是 .
3.实验题- (共1题)
12.
生活中常遇见铜制品生锈的情况.活动课上,同学们设计实验对铜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铜锈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②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
③碳不与稀硫酸反应.
④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进行实验1)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探究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进行实验2)
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铜锈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②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
③碳不与稀硫酸反应.
④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进行实验1)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按上图组装仪器,装入药品. ②加热铜锈,直至不再有气体产生,停止加热. |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__;铜锈由___元素组成;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
③冷却后,向试管中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稍加热. |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
探究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进行实验2)
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论 | 实验反思 |
实验1 | ![]() | 在干燥环境中,铜不易生锈. | (1)实验2和3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原因是___. (2)如果要证明铜生锈的快慢是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还需要补充的一个实验内容是___. |
实验2 | ![]() | ___. | |
实验3 | ![]() | ___. | |
实验4 | ![]() | 铜生锈的条件是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