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具体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将体积换算为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如图Ⅰ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图Ⅱ是用于测量CO2体积的装置.

(1)写出图中A、B仪器的名称:① ② ,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若在实验室中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将B中装置②加装网罩,可以用于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图Ⅰ装置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应选择 (填“A”或“B”)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为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可以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此时读数的变化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3)下表是三个实验小组按方案所测得的数据.
Ⅰ第一、三小组测定结果明显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盐酸浓度过高挥发出氯化氢;
②盐酸量不足;
③没有将发生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出
Ⅱ第二小组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根据数据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写出图中A、B仪器的名称:① ② ,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若在实验室中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将B中装置②加装网罩,可以用于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图Ⅰ装置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应选择 (填“A”或“B”)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为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可以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此时读数的变化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3)下表是三个实验小组按方案所测得的数据.
小组 | 取用石灰石样品质量 | 测得CO2的质量 |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一 | 2.5g | 1.32g | 120% |
二 | 2.5g | 0.88g | ? |
三 | 2.5g | 1.1g | 100% |
Ⅰ第一、三小组测定结果明显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盐酸浓度过高挥发出氯化氢;
②盐酸量不足;
③没有将发生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出
Ⅱ第二小组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根据数据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单选题- (共10题)
3.
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 )
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大小
A.![]() 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若金属M与N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都为+2,则相对原子质量M>N |
B.![]() 足量金属X与Y与一定量稀硫酸反应,由图象可知金属X比金属Y的活动性更强 |
C.![]() 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甲用二氧化锰催化,乙未用二氧化锰催化 |
D.![]() |
4.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H2+O2

A.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H2+O2
5.
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硅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碳化硅中硅元素和碳元素的化合价都为+4
C. 碳化硅中碳、硅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 碳化硅中碳、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A. 金刚石和硅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碳化硅中硅元素和碳元素的化合价都为+4
C. 碳化硅中碳、硅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 碳化硅中碳、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7.
下列有关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信息,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
B.生铁和钢的性能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钢的含碳量大于生铁 |
C.用赤铁矿高炉炼铁的反应方程式是Fe2O3+3CO![]() |
D.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可通过刷漆、涂油等措施防锈 |
8.
化学概念间存在如图三种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
B.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
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
D.溶液与溶质属于并列关系 |
10.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于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甲>乙>丙 |
B.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D.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甲物质的溶液 |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加入的试剂(足量)或主要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组别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O2 | CO | CuO | 加热 |
B | Cu | Fe | 稀盐酸 | 溶解 |
C | KCl | KClO3 | MnO2 | 加热 |
D | ZnSO4 | CuSO4 | 锌粉 | 过滤 |
A.A | B.B | C.C | D.D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