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陕西省西安二十三中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9260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6/3/24

1.计算题(共1题)

1.
江苏磊达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0 g
12 g
157.6 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g。
(2)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2.单选题(共14题)

2.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海水晒盐
C.铜锌熔合制黄铜D.生石灰吸收水蒸气
3.
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b
C.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D.若b、e的元素符号分别为X、Y,那么它们能形成化学式为XY2的化合物
4.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A.AlCl3﹣﹣氯化铝B.Ca2+﹣﹣钙离子
C.2O﹣﹣2个氧元素D.2H2O﹣﹣2个水分子
5.
香兰素(化学式为C8H8O3)存在于香草豆等植物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香兰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每个香兰素分子中含有19个原子
C.香兰素属于有机物
D.香兰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6.
高锰酸钾(KMnO4)与锰酸钾(K2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A. +7、+6 B. -7、-6 C. +6、+5 D. -6、-5
7.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结论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气的物理性质
C.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D.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它们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8.
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l2═RCl2+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金属R可能是铝+3价
C.金属R活动性比Cu强
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9.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10.
要想把一瓶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硝酸钾;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
11.
在一次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某班同学有如下几种操作和应急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铺盖 B. 将NaC1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 研磨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 D. 分离溶液中的KNO3晶体
12.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珠江水经过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就是纯水
B.煮沸是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唯一方法
C.水、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所以应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13.
生活中的下列物品,用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
A.塑料洗衣盆B.纯羊毛衣服C.铝合金门窗D.景德镇瓷器
14.
第16界世界气候大会于2011年12月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促进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C.用第四代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15.
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做法会增加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的是(   )
A.海水晒盐B.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对氢能源的开发利用D.工厂排放烟尘

3.选择题(共2题)

16.3个班分别从5个风景点处选择一处游览,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
17.3个班分别从5个风景点处选择一处游览,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

4.填空题(共3题)

18.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钢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钢和生铁是含碳量不同的 的两种合金,生铁 钢含碳量(填“<”、“>”、“=”).
(3)波尔多液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与其他物质配制而成,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
19.
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
(1)在天然水净化过程中,人们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和色素,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2)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方法是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3)硬水可用    来区分,生活中可用   来降低水的硬度.
(4)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醋酸    C.蔗糖    D.氯化钠
20.
如图是几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10℃时,这几种固体中 的溶解度最小.
(2)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将含160g硝酸钾和10g氯化钠的混合物加入该烧杯中,溶解配成80℃的溶液,再冷却到10℃,烧杯中析出的固体的名称是 ,质量是 g.当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采用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3)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用如图2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如图所示的配制过程还有两种仪器未画出,它们是    .将100g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10%增大为20%,若保持溶剂质量不变,需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g.

5.实验题(共3题)

21.
实验装置的设计和组装是一个改进的过程,观察下列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实验室用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制O2,可选用上述 (填编号)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B 装置的适用条件改进后得到C装置.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时发生装置选用B(或C)而不选用A的理由是    .下列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可选用上图中C、E作为制气装置的是(填编号)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②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③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在加热的情况下制CH4
(3)F 装置从a、b中某一个接口进气,可以代替D、E 装置收集气体,
并且可以减少气体向空气中的逸出.为了检验F装置的气密性,某同学对F装置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处理.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b端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  ,再用 ,观察b端水中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现用A、F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连接A装置的应是   (选填“a”或“b”).
22.
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操作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片刻后现象
有少量气泡
无气泡
无气泡
Fe>Al,Fe>Cu
几分钟后现象
有少量气泡
有大量气泡
无气泡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操作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Al>Fe>Cu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2)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
23.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 (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为 ,反应方程式  B试管的现象为 ,反应方程式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