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物质,其中A在空气中的含量为21%,B在常温下为液体,A→E反应剧烈,火星四射,且E是一种黑色固体.(说明:“﹣”反应关系,“→”转化关系).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C ,D ,E .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
(3)A→E反应很容易失败,试列举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两点原因① ,② .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C ,D ,E .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
(3)A→E反应很容易失败,试列举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两点原因① ,② .
2.单选题- (共6题)
2.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0 | 3 | 2 | 20 |
反应后质量/g | X | 28 | 2 | 0 |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
B.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x=15 |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与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比为4:7 |
3.
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 |
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8:1 |
C.参加反应的A与生成C的质量之比是8:11 |
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 |
4.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为21:79 |
B.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
C.莱芜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水蒸气 |
D.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
5.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反应的因素 |
A | 二氧化碳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光合作用时则生成葡萄糖 | 反应条件 |
B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 反应温度 |
C |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催化剂 |
D |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A.A | B.B | C.C | D.D |
6.
中国智慧,自成语境,对下列成语语境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
B.死灰复燃﹣﹣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 |
C.水火不容﹣﹣可燃物不溶于水 |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3.多选题- (共2题)
8.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


A.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
C.该反应中共有4种化合物 |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4 |
9.
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A.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
B.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C.既说明铁丝具有可燃性,又说明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燃烧![]() |
D.既说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又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4.填空题- (共5题)
10.
在点燃的条件下,磷的一种单质与氧气发生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反应,试回答:

(1)在乙中虚线右侧画出缺少的相关粒子的图形.
(2)从甲图中可判断该磷单质是由 (填微粒种类)构成的;
(3)乙到丙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1)在乙中虚线右侧画出缺少的相关粒子的图形.
(2)从甲图中可判断该磷单质是由 (填微粒种类)构成的;
(3)乙到丙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11.
Ga2S3(硫化镓)是制作二维超薄半导体的材料之一.图Ⅰ、图Ⅱ分别是硫元素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Ⅲ分别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Ⅲ中x的数值为 .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4个镓原子 ;2个硫离子 .
(3)硫化镓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1)图Ⅲ中x的数值为 .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4个镓原子 ;2个硫离子 .
(3)硫化镓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12.
汽车的飞速发展将带来环境与能源的双重危急.
(1)一般汽车所用燃料为汽油或柴油,是把热的原油按照各成分 不同分离得到.
(2)汽车玻璃水的主要成分是甲醇(CH3OH),其性质与乙醇(C2H5OH)一样具有可燃性.
①写出甲醇(CH3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要证明甲醇的燃烧产物,除用到火柴、酒精灯、干冷的烧杯外,还应补充的一种药品为 .
③若要区分甲醇和乙醇,可通过测定甲醇和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质量,再根据CO2和H2O的质量计算出 ,然后与甲醇、乙醇的组成进行比较,即可区分.
(3)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SO2、CO、NO、悬浮颗粒等污染物,治理的方法有:
①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让CO与NO反应,生成物之一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以压缩天然气(简称CNG)作汽车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有光合作用和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可表示为:6CO2+6H2O
X+6O2,则X的化学式为 .
(5)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生成乙烯的质量之比为 .
(1)一般汽车所用燃料为汽油或柴油,是把热的原油按照各成分 不同分离得到.
(2)汽车玻璃水的主要成分是甲醇(CH3OH),其性质与乙醇(C2H5OH)一样具有可燃性.
①写出甲醇(CH3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要证明甲醇的燃烧产物,除用到火柴、酒精灯、干冷的烧杯外,还应补充的一种药品为 .
③若要区分甲醇和乙醇,可通过测定甲醇和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质量,再根据CO2和H2O的质量计算出 ,然后与甲醇、乙醇的组成进行比较,即可区分.
(3)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SO2、CO、NO、悬浮颗粒等污染物,治理的方法有:
①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让CO与NO反应,生成物之一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以压缩天然气(简称CNG)作汽车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有光合作用和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可表示为:6CO2+6H2O

(5)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生成乙烯的质量之比为 .
13.
“东方之星”号客轮于2015年6月1日发生翻沉事故.6月3日为了方便用生命探测仪进行搜救,在舱底用氧炔焰对空气舱位置进行切割.
(1)乙炔气体属于 (填序号,下同).
①纯净物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氧化物
(2)氧炔焰是乙炔气体和氧气反应产生的高温火焰.氧炔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炔与氧气按照 的体积比反应,切割效果最好.
(3)由于沉船燃料没有抽掉,切割可能导致起火,现场准备了灭火设施,干粉灭火器是一种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为磷酸二氢铵)灭火的.
①磷酸二氢铵中含有NH4+,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 ; .
(4)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②楼房起火,应该开窗通风
③厨房天然气泄露,要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做灯火实验.
(1)乙炔气体属于 (填序号,下同).
①纯净物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氧化物
(2)氧炔焰是乙炔气体和氧气反应产生的高温火焰.氧炔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炔与氧气按照 的体积比反应,切割效果最好.
(3)由于沉船燃料没有抽掉,切割可能导致起火,现场准备了灭火设施,干粉灭火器是一种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为磷酸二氢铵)灭火的.
①磷酸二氢铵中含有NH4+,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 ; .
(4)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②楼房起火,应该开窗通风
③厨房天然气泄露,要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做灯火实验.
14.
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
,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
①通入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
5.实验题- (共3题)
15.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 .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 (“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 .
(3)小红按如图所示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设计实验)验证黄色固体为Mg3N2,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反思交流)
①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
②空气中N2的含量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之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为什么?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

(1)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 .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 (“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 .
(3)小红按如图所示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设计实验)验证黄色固体为Mg3N2,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黄色固体为Mg3N2 |
(反思交流)
①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
②空气中N2的含量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之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为什么?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
16.
某学习小组拟定“探究鱼鳔内气体的成分”为课题,他们将收集的鱼鳔固定在水槽底部,用针刺破后,采用 法收集两瓶鳔内气体.

(1)向其中的一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鱼鳔内气体中一定含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另一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为集气瓶容积的
,说明鳔内气体中一定含有 ,若用红磷做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
,可能的原因是 , (任答两点).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可以比较鱼鳔内气体成分的含量与空气中气体成分含量,其结论是: .

(1)向其中的一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鱼鳔内气体中一定含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另一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为集气瓶容积的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可以比较鱼鳔内气体成分的含量与空气中气体成分含量,其结论是: .
17.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C的名称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结束后,若要过滤分离出二氧化锰,除了玻璃棒外,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
(2)实验室可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的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分别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
(3)图中的C、D、E三种收集气体的装置,均可用F装置代替.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应从F装置的 (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可先在F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氧气从F装置的 端通入.
(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的原因 .

(1)写出标号仪器C的名称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结束后,若要过滤分离出二氧化锰,除了玻璃棒外,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
(2)实验室可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的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分别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
(3)图中的C、D、E三种收集气体的装置,均可用F装置代替.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应从F装置的 (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可先在F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氧气从F装置的 端通入.
(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的原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6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