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6842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9/21

1.计算题(共2题)

1.
长久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已知25g水垢与盛有过量的稀盐酸的烧杯共重100g,在电子称上混合后连续称其质量,4分钟内每一分钟读一次数.结果如下表,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质量/g
100g
95g
92g
91.2g
91.2g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
(2)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2.
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如图所示:
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________mg.
(3)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个18岁的青年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假设碘的来源仅靠这种加碘食盐,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应为__________g.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乙炔(C2H2)气体可由碳化钙固体(CaC2)与水反应生成制得,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査阅资料)Ca(OH)2与稀盐酸反应无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两种可能:
猜想一:CaCO3;猜想二:Ca(OH)2
(讨论交流)做出猜想一、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验证白色固体不是碳酸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白色固体不是碳酸钙
 
(反思与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①按猜想二写出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乙炔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如图所示为氧炔焰切割机,乙炔与氧气按照______________体积比混合点燃,焊接效果最好.

3.单选题(共9题)

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未知
26
2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甲的质量为13g
B.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4:5
C.乙是反应物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5.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钢铁生锈C.灯泡发光D.光合作用
6.
2015年的诺贝尔奖颁发给了因发现对抗疟疾的青蒿素的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它在湿、热条件下易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提取青蒿素不宜在高温下进行
B. 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 青蒿素是由C15H22O5分子构成的
D. 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7.
某纯净物R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g该纯净物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纯净物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R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R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R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8.
最近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一种含铱(Ir)和氧两种元素的阳离子,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显+9价,该离子的符号是()
A. IrO4+ B. IrO5+ C. IrO3+ D. IrO2+
9.
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错误的是(  )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大块木头不易点燃,而刨成非常薄的片状却易点燃
反应物的种类
D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A.AB.BC.CD.D
10.
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11.
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请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密度比空气大B.不易燃烧C.易分解D.不易导电
12.
放假了,小明和同学准备去郊游,在野炊前他们为了防止发生火灾提出了以下方案和理由。其中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方案
理由
A
在远离树林的空地上生火
隔离可燃物
B
完毕后将未燃烧的木柴取走
移走可燃物
C
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盖灭
隔绝空气和氧气
D
完毕后用水将火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A.AB.BC.CD.D

4.选择题(共1题)

13.海南中学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由电脑、投影、展示台、控制面板等多个部分组成,当平台中的控制面板没有接通电源的情况下,那么这一教学平台中的投影、电脑、展台等将无法正常使用,对于该平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5.多选题(共3题)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来实现
C.氧化物就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
D.可燃物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
15.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装有铂催化剂,尾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Ⅰ中的反应物分子有三种
B. 反应Ⅱ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 反应Ⅱ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此净化装置可以消除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空气的污染
16.
如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用等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氧气
B.将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6.填空题(共6题)

17.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单质,A、B、C、D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C与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其中“→”表示能生成这种物质,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已略去.试推断:

(1)写出乙的化学式:乙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B+甲: ;反应类型为:  
(3)C和D化学性质不同的围微观解释是:     
18.
2016年全国两会对我国的污染治理给予了高度关注.
(1)高铁酸钠(Na2FeO4)是高铁上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使用甲醇(CH3OH)作为汽车的燃料,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汽车尾气、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氮是一种气体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和二氧化氮反应能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
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
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2)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所示:
①完善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     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     .则分解不完全(已知CaO与稀盐酸反应五明显现象).
③关于上述设想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原料可循环利用 B、利用太阳能,节约能源 C、全地域全天候使用
(3)捕捉的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4)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反应,生成一种产物,实现“零排放”,该反应类型为     ;这种产物是     (填字母)
A.甲醇(CH4O)B.乙醇(C2H6O)C.甲酸(CH2O2D.乙酸(C2H4O2
20.
随着对“火”的认识和使用,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

(1)如图1所示,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快速搓动木棍使底部的干草着火,从“燃烧条件”分析:“钻木”为干草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2)形状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气体中燃烧的现象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不同气体中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在臭氧中
实验现象
红热
剧烈燃烧
非常剧烈地燃烧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的微观原因是
②根据表中信息,写一条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3)如图2所示,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经研究:子火焰中燃烧物为石蜡蒸汽,子火焰为石蜡蒸汽燃烧产生的.
①蜡烛能产生母火焰这一现象,证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写一点,下同),化学性质是
②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导气管不宜太长,其原因是
(4)发生火灾时,对于被困人员来说,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填标号).
A.尽可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撤离
B.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火势较大时,乘坐电梯快速逃生.
D、升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21.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 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 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 + 3O2 6H2O +
22.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 ,Y
(2)若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为
(3)小海同学在装置B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①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②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小涛同学提出可以作以下改进:将制取的装置B换为上图中的装置
(4)通常状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则制备氨气应采用的装置 ,收集氨气的装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