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三化学期末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791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6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同学们知道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氧气、酸、CuSO4溶液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资料中发现,铁和Fe2O3竟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提出问题)
铁和Fe2O3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FeO、Fe2O3、Fe3O4中,Fe2O3是红棕色,其余是黑色;FeO在空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Fe2O3;Fe3O4有磁性。②二氧化碳可用作该反应的保护气。③铁的氧化物都能与酸溶液反应。
(猜想与假设)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请你猜想铁和Fe2O3反应的产物:
①有FeO;②只有Fe3O4;③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1)按下图装好药品(铁粉过量),连好仪器(装入药品前已检查装里的气密性)。
(2)轻推注射器活塞通入二氧化碳,估计玻璃管里空气________,停止通入二氧化碳。
(3)点燃酒精喷灯加热药品,等到固体粉末全部变黑,再熄灭酒精喷灯。

(4)当长柄V形玻璃管冷却至室温时,检验黑色粉末成分。检验过程如下(请填写表格中的空白):
 
检验操作及现象
检验结果
a
黑色粉末暴露在空气中不变色
黑色粉末中一定没有___ 
b
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能完全被吸引
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铁和_____
c
取少量的黑色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足量的_______溶液,出现红色固体,充分反应后仍残留少许黑色粉末
确认猜想_____正确
 
(探究结论)
铁和Fe2O3能发生化合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1)实验结束,微热V形管中的液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的保护气,既能用二氧化碳气体,也能用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向10g CaCO3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3.单选题(共20题)

3.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稍上方,玻璃片被熏黑了
B.湿润的有酚酞的滤纸靠近浓氨水,滤纸变红了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D.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一会儿,铝片熔而不滴
4.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神舟八号返回舱在返回时,会与大气剧烈摩擦表面产生超过1 600℃的高温,要通过烧蚀材料的燃烧把这些热量带走。此时烧蚀材料发生的变化是(    )
A.融化B.分解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
5.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甘薯酿酒 B. 石蜡熔化 C. 烟花爆炸 D. 食物腐败
6.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3:2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7.
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容易液化而成为液氨。液氨可以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  2X+6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氨属于混合物B.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X的化学式为NOD.液氨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8.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9.
将m 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 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A.30%B.27.3%C.20%D.15.8%
10.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双手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B.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CO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铁再通CO气体
D.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有毒
B. 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12.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Mg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两种金属都有剩余。则天平(    )
A.最后保持平衡状态
B.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
C.指针始终偏向右盘
D.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13.
根据下面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可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44%B.46%C.54%D.64%
14.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豆油B.蔗糖C.面粉D.泥土
15.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解升温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C.t4℃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加水质量最多的是甲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6.
表提供了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该表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
B.20℃时,100g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31.6gKNO3
C.将4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将8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17.
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产生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同种物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现象完全相同
C.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可以燃烧
D.发动机中的柴油以雾状喷出,有利于完全燃烧
18.
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
19.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20.
实验中,一种仪器与另一种仪器之间通常情况下不应该接触的是(    )
①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胶头滴管与试管口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导管口与集气瓶底
③向试管中倒液体药品,试剂瓶口与试管口
④过滤时,用烧杯承接滤液,漏斗下端尖嘴部位与烧杯内壁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21.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装置甲:稀释浓硫酸B.装置乙:加入锌粒
C.装置丙:产生氢气D.装置丁:收集氢气
22.
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4.选择题(共2题)

23.

下列古语中能体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要求的是(    )

24.

下列古语中能体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要求的是(    )

5.填空题(共4题)

25.
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具。
(1)金属铝具有良好的防腐性,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将金属制成合金,可以提高防锈能力,原因是
(3)铁锅作炊具主要利用铁的 性;使用铁锅炒菜、做饭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增加了膳食中的
(4)制造电器零件不用纯铜而用黄铜,主要是因为黄铜     
26.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动物可以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      。
(2)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 ,它具有 性;若试管1中产生8 mL气体,则试管2中产生 mL气体。

(3)没有自来水的农村地区,村民多饮用井水。请你为村民们解决下列问题:用 的操作,可除去井水中难溶性的杂质;使用 进行实验,可证明处理后的井水是硬水;再对井水进行 ,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
27.
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1 ℃时5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 ℃,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28.
已知A~J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一种红棕色粉末,A、B、E、J均是氧化物;G是一种紫红色金属,F的溶液常用于检验E。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仅略去了反应的条件):

(1)H的化学式为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与B反应:   
E与F反应:   

6.实验题(共1题)

29.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示意图。

(1)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选用  (填字母,下同)。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收集装置选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则进气管是 (填“a”或“b”)。

(3)G装置可以探究微粒的基本性质: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敞口、正立在烧杯里,大约2分钟后取走集气瓶;再向烧杯里倒入少许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立刻变浑浊。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 性质,二氧化碳具有 的物理性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