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或动手,会启迪你的智慧.以下几个实验是老师,或是你亲自做过的,请你按要求填写合理解释或现象.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指向_____________(填“a方向”、“b方向”或“O”),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已知m1 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m2 g氧化镁(不考虑其他反应),m1_____________m2.(用“>”、“<”、“=”填写)小西在实验室做该实验时,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白烟,称量无误时,发现m1 > m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经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少量氢气,当你触摸试管底部,感觉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观察试管中剩余锌粒呈____________颜色.
(4)如图所示,用细线系住铜棒使之平衡,然后在铜棒一端用酒精灯加热。

①写出铜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铜棒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③本实验现象与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矛盾。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指向_____________(填“a方向”、“b方向”或“O”),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已知m1 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m2 g氧化镁(不考虑其他反应),m1_____________m2.(用“>”、“<”、“=”填写)小西在实验室做该实验时,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白烟,称量无误时,发现m1 > m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经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少量氢气,当你触摸试管底部,感觉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观察试管中剩余锌粒呈____________颜色.
(4)如图所示,用细线系住铜棒使之平衡,然后在铜棒一端用酒精灯加热。

①写出铜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铜棒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③本实验现象与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矛盾。
2.综合题- (共1题)
2.
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_____________、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_____mL(从10, 50, 100中选取)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30g B. 10% C. 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已知:Ba(OH)2 + Na2CO3= BaCO3↓+2NaOH。取50g Ba(OH)2溶液,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BaCO3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1)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_____________、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_____mL(从10, 50, 100中选取)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30g B. 10% C. 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已知:Ba(OH)2 + Na2CO3= BaCO3↓+2NaOH。取50g Ba(OH)2溶液,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BaCO3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7题)
4.
下列四组实验中最难比较不同催化剂加速过氧化氢分解效果的是


A.第一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
B.第二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两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
C.第三组是分两次实验,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能够复燃 |
D.第四组是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
5.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包含两种化合物 |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C.该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8:9 |
7.
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我省蕴藏着丰富的钨矿资源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合价为
A. -6 B. +4 C. +6 D. +7
A. -6 B. +4 C. +6 D. +7
8.
以下3个实验注意事项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
①在试管中加热铜绿,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少量水
③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①在试管中加热铜绿,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少量水
③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A.水倒流 | B.容器破裂 | C.温度过高 | D.反应过慢 |
10.
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会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
B.当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可能比反应前固体的质量大 |
C.实验结束后,应用磁铁和稀盐酸来检验固体产物中是否有铁生成 |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尾气应点燃或收集处理 |
11.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
B.金刚石常用于切割玻璃,是由于金刚石的硬度大 |
C.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
15.
“纸火锅”(如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
C.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
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
16.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泄漏时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酿成悲剧。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在厨房安装报警器,如果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泄漏,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赶紧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 |
B.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119或110 |
C.关闭气源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
D.迅速跳窗,逃离现场 |
19.
实验室用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 g·mL-1)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用到的两种量筒的规格是
A.10 mL、50 mL | B.20 mL、50 mL | C.20 mL、100 mL | D.50 mL、100 mL |
4.填空题- (共3题)
20.
⑴某校学生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进行了以下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竖直放在桌面上,用烧杯罩住(如图1所示)。请依据此实验回答问题:
①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_____________元素;
②当蜡烛火焰接触到烧杯底部,烧杯底会产生黑色固体,这是因为石蜡发生了_____________燃烧;
③过一段时间,蜡烛熄灭了,这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
④蜡烛熄灭的瞬间,观察到烛芯上方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⑤实验后,有学生提出疑问:蜡烛熄灭时,烧杯内的氧气是否已经被耗尽?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了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设计并完成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得出了如图3所示的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根据图3所示的曲线图,同学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只有当氧气耗尽时,蜡烛才会熄灭
B.蜡烛熄灭时,集气瓶内仍有氧气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⑵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_____________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
②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
①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_____________元素;
②当蜡烛火焰接触到烧杯底部,烧杯底会产生黑色固体,这是因为石蜡发生了_____________燃烧;
③过一段时间,蜡烛熄灭了,这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
④蜡烛熄灭的瞬间,观察到烛芯上方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⑤实验后,有学生提出疑问:蜡烛熄灭时,烧杯内的氧气是否已经被耗尽?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了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设计并完成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得出了如图3所示的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根据图3所示的曲线图,同学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只有当氧气耗尽时,蜡烛才会熄灭
B.蜡烛熄灭时,集气瓶内仍有氧气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⑵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_____________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
②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
21.
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溶液质量将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轻”或“不变”);
(2)加热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固体变成___________色;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4)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现象是有________色的沉淀生成.
(5)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因为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单质: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
(6)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______________。实验时在水中加入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溶液质量将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轻”或“不变”);
(2)加热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固体变成___________色;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4)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现象是有________色的沉淀生成.
(5)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因为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单质: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
(6)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______________。实验时在水中加入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2.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请分别选用“>”、“<”、“=”填写空白.
(1)空气中元素含量:氧___________氮;
(2)核外电子数:钠离子___________钠原子;
(3)含碳量:甲醛 (CH2O)___________葡萄糖(C6H12O6);
(4)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锌片 ___________ 铁片;
(5)着火点:煤球 ___________ 石蜡;
(6)食盐溶液沸点_________蒸馏水沸点硬铝.
(1)空气中元素含量:氧___________氮;
(2)核外电子数:钠离子___________钠原子;
(3)含碳量:甲醛 (CH2O)___________葡萄糖(C6H12O6);
(4)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锌片 ___________ 铁片;
(5)着火点:煤球 ___________ 石蜡;
(6)食盐溶液沸点_________蒸馏水沸点硬铝.
5.实验题- (共1题)
23.
通过化学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下面是实验室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请结合图中提供的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使用A装置制取气体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有关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水法收集气体一般比排空法收集气体纯净。收集两瓶二氧化碳气体,其中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另外一瓶用排空法收集,分别倒入足量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可观察到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也生成二氧化碳,药品价格便宜,实验室不用此方法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图中提供的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使用A装置制取气体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有关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水法收集气体一般比排空法收集气体纯净。收集两瓶二氧化碳气体,其中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另外一瓶用排空法收集,分别倒入足量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可观察到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也生成二氧化碳,药品价格便宜,实验室不用此方法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