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1题)
2.
下列关于化学中“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分子一定由原子构成;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
B.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 |
C.冷却热饱和溶液一定会有晶体析出;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在一起,点燃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
D.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就一定会燃烧 |
3.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
4.
某物质W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了4.4克CO2和3.6克的H2O,消耗的O2为6.4克,则W中所含有的元素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有O元素
C.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A. 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有O元素
C.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6.
下列对相应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 两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 分子不断的运动 |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D.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用铜制作导线 | 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 |
A. A B. B C. C D. D
8.
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
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
C.某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若溶液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浓稀程度也不变 |
D.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不是个定值 |
2.填空题- (共5题)
12.
(1)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因生成铜绿[Cu2(OH)2CO3]而变绿,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分解成三种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不可能是铜绿分解产物的是_________。
A.CuO B.H2O C.P2O5 D.CO2
(2)铜绿的形成是铜与空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列铜制用品最容易变成绿色的是________.
A.铜电线 B.铜水管 C.铜纽扣
A.CuO B.H2O C.P2O5 D.CO2
(2)铜绿的形成是铜与空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列铜制用品最容易变成绿色的是________.
A.铜电线 B.铜水管 C.铜纽扣
14.
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将所得液体分成两份,取一份加入木炭粉震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另一份加热一段时间,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两个变化的实质上分析,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____.
15.
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3)t3℃时,将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_____乙(填“<”、“>”或“=”);
(4)将t1℃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为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1)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3)t3℃时,将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_____乙(填“<”、“>”或“=”);
(4)将t1℃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为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