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二大片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727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推断题(共1题)

1.
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已知A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是最轻的气体.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称取样品10.0 g,再用100.0 g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求:

(1)铜锌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3.单选题(共9题)

3.
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B.玻璃破碎C.石蜡熔化D.酒精燃烧
4.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
B.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
C.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5.
下列实验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B.
C.D.
6.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 X = 2.0,乙可能是催化剂
B. 甲和丙是反应物
C. 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1∶2
D. 丁一定是化合物
7.
如图是X、Y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原子,Y为离子
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X在反应中可失去6个电子
D.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
8.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 根据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 根据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9.
据报道:“染色”馒头中添加柠檬黄铬酸铅(PbCrO4)会使人体致癌,已被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则铅元素(Pb)的化合价为()
A.+1 B. +2 C. +3 D. +4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B.因为SO2和SO3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因为CaO可以与水反应,所以生石灰可以用来做干燥剂
D.因为CO具有可燃性,所以CO可以用来炼铁
11.
2017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符合该理念的是()
A.就地焚烧秸秆,增加田间肥料B.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4.选择题(共1题)

12.

诗文原句填空。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                                  。
②                            ,闲敲棋子落灯花。
③                            ,青山独归远。
④正是江南好风景,                          
⑤春潮带雨晚来急,                             
⑥未至,道渴而死。               ,                 。
⑦地不满东南,                         。

5.填空题(共3题)

13.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______ ;
(2)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_ ;
(3)先写碳酸钠后标出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
14.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几个月的学习,相信同学们有了许多收获:
(1)我认识了许多化学之最: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②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我知道了许多鉴别物质的方法:
①我会用________鉴别软水和硬水;②我会用_______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3)我知道了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①野炊时,常将木柴劈成小块燃烧,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______排放。
15.
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被塑胶跑道工程广泛应用,合成这种新材料的原料是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其分子式式C15H10N2O2)。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3)500g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6.实验题(共2题)

16.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收集装置应依据氧气________的性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实验结束应先_______再_________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4)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
(5)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镁条能在CO2中燃烧,他在装置D中进行实验,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个实验使你对物质燃烧的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用图装置完成以下两个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铜粉末。
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
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