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下图是化学兴趣小组成员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作了绿色化改进后制取单质铁的装置。

(1)关闭K1,开启K2.可以验证CO还原Fe2O3的产物,请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①关闭K2.开启K1,可以将d口出来的纯净干燥气体再重新通入装置而循环使用,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c瓶中应装__________,
②d连接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关闭K1,开启K2.可以验证CO还原Fe2O3的产物,请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①关闭K2.开启K1,可以将d口出来的纯净干燥气体再重新通入装置而循环使用,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c瓶中应装__________,
②d连接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实验室有―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氟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1】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1: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NaOH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1】为确定该样品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2】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2】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操作②是_________,
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 质量________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提出问题1】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1: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NaOH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1】为确定该样品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 | 白色沉淀产生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加入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证明猜想II成立 |
【提出问题2】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2】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操作②是_________,
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 质量________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单选题- (共18题)
3.
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 B.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
C.长期敞口放置 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 D.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
4.
如图是小明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基本类型的反应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则,物质X一定不是下列物质中的( )


A.CO2 | B.Fe2O3 | C.KOH | D.H2 |
5.
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体积等于2L |
B.1g镁和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
C.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
D.1g镁在1g氧气中燃烧会得到2g氧化镁 |
6.
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为2.3g B. 该化合物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C. 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 D. 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A. 该化合物为2.3g B. 该化合物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C. 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 D. 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多用电子邮件,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属于“低碳生活"方式 |
B.“碘盐”、“高钙牛奶”、“铁强化酱油"等商品中的“碘,钙,铁”都是指元素 |
C.在腊肉,香肠等食品中加入允许量的亚硝酸钠,不但能防腐,还能使肉的色泽鲜艳 |
D.家庭厨房常用到醋酸、纯碱、食盐,它们分别属于酸、碱、盐 |
8.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核桃中所含的脂肪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甘油酯(C23H36O4),可以供给大脑基质的需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油酸甘油酯中碳氢的质量比为21:38 | B.亚油酸甘油酯由63个原子构成 |
C.亚油酸甘油酯属于有机化合物 | D.亚油酸甘油酯中含氢的质量分数最高 |
9.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截取溶解性表中的一部分,有关①处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处物质的化学式是FeCl2 | B.①处物质类别属于盐 |
C.①处物质可溶于水 | D.①处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铁 |
12.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 | B.氮气----食品防腐剂----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C.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 | D.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13.
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如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


A.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会有气泡冒出,黑色固体消失 |
B.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会看到液面上升,产生蓝色沉淀 |
C.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会有气泡冒出 |
D.打开活塞K,装置③中会有液体流入,产生蓝色沉淀 |
14.
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
15.
2017年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活动的宣传主题为“wastewater”(废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隔夜的白开水应及时倒掉 |
B.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除去所有杂质 |
C.生活中经常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
D.洗菜时先把泥土抖干净后再清洗 |
17.
如下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①浓H2SO4(有强吸水性) ②浓NaOH溶液(能大量吸收CO2) ③饱和NaCl溶液


A.只有① |
B.只有② |
C.①② |
D.①②③ |
19.
碳酸氢铵简称碳铵,是一种常见化肥。30℃以上它发生反应:NH4HCO3=X↑+CO↑+H2O,下列关于碳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 B.碳铵不属于复合肥料 |
C.碳铵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不能混用 | D.X的化学式NH4 |
4.填空题- (共4题)
21.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制造汽车所用到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钢铁②合成橡胶③羊毛织物④铝合金5塑料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______和水。
(3)某汽修厂清洗汽车零件后的废液中常含有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1)下列制造汽车所用到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钢铁②合成橡胶③羊毛织物④铝合金5塑料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______和水。
(3)某汽修厂清洗汽车零件后的废液中常含有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滤渣中一定没有Fe | B.滤液中—定有Fe(NO3)2和)和Cu(NO3)2 |
C.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 D.滤液中一定有Fe(NO3)2,一定没有AgNO3 |
22.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从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1)自来水作为生活用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的泡沫较多,此井水是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在农村烧锅做饭时引燃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___;
(4)使用手机通话时,锂电池此时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来水作为生活用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的泡沫较多,此井水是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在农村烧锅做饭时引燃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___;
(4)使用手机通话时,锂电池此时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溶液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紧密相联。
(1)从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来分析,下列物质不算作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碘酒 B.酸奶 C.乙醇汽油 D.液态空气
(2)下图为A、B两种固体质量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要求回答:

①在10℃时将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溶在―定量的溶剂里,只能配成一种饱和溶液,该物质是______(填字母)。
②若要将混有少量B的A分离提纯,最好选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
③30℃时将A的饱和溶液40g降温到20℃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
(1)从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来分析,下列物质不算作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碘酒 B.酸奶 C.乙醇汽油 D.液态空气
(2)下图为A、B两种固体质量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要求回答:

①在10℃时将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溶在―定量的溶剂里,只能配成一种饱和溶液,该物质是______(填字母)。
②若要将混有少量B的A分离提纯,最好选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
③30℃时将A的饱和溶液40g降温到20℃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
24.
分类、类比是同学们学习化学获取知识的重要科学方法。
(1)氧化反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是常见的氧化反应:
请你将上述氧化反应平均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是__________;比较B和D,图D发生的现象除了具备B中条件外,还必须具备的另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元素周期表中,C与Si所处的位置及结构如图

已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如下
CO2+2NaOH=Na2CO3+H2O
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细口瓶,瓶口磨砂后暴露出SiO2,请你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是玻璃胶的成分,因此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细口瓶应用__________塞。
(1)氧化反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是常见的氧化反应:
![]() | ![]() | ![]() | ![]() |
A动植物呼吸 | B生活火灾 | C金属锈蚀 | D火药爆炸 |
请你将上述氧化反应平均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是__________;比较B和D,图D发生的现象除了具备B中条件外,还必须具备的另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元素周期表中,C与Si所处的位置及结构如图

已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如下
CO2+2NaOH=Na2CO3+H2O
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细口瓶,瓶口磨砂后暴露出SiO2,请你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是玻璃胶的成分,因此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细口瓶应用__________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8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