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若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选择F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1)若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选择F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与C都是由相同两种元素组成的液体,E为剧毒的气体,G是红棕色固体,反应⑤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F为金属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省略),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反应④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反应;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秋冬之交,北方地区容易出现雾霾天气,雾霾中含有大量的PM2.5颗粒物导致呼吸病人增多,为了减少空气污染,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反应④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反应;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秋冬之交,北方地区容易出现雾霾天气,雾霾中含有大量的PM2.5颗粒物导致呼吸病人增多,为了减少空气污染,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
A.鼓励市民出行乘坐公交少开私家车 |
B.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 |
C.将垃圾收集起来焚烧 |
D.火力发屯厂排放的废气必须处理达标后排放 |
3.单选题- (共10题)
5.
在反应
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5.2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17.6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 4:9 B. 8:11 C. 31:44 D. 10:11

A. 4:9 B. 8:11 C. 31:44 D. 10:11
8.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
B.碳单质用于冶炼金属,利用了碳单质的还原性 |
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
9.
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A.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一一水分子间间隔变大 |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
C.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一一含碳量不同 |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
10.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二氧化碳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
B | 鉴别氮气、一氧化碳和甲烷 | 观察气体的颜色 |
C |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向混合气体中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
A.A | B.B | C.C | D.D |
11.
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试管甲中的气体可以燃烧 |
B.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C.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是1:8 |
D.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1:2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8题)
14.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该反应生成物中_____单质(填“有”或“无”);
(2)该反应属于_____(填反应类型);
(3)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_____;
(4)发生化学反应前后_____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填“有”或“无”)。

(1)该反应生成物中_____单质(填“有”或“无”);
(2)该反应属于_____(填反应类型);
(3)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_____;
(4)发生化学反应前后_____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填“有”或“无”)。
15.
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碱性和挥发性,验证______;
(2)实验二中,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少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______;
(3)实验三中,通过测定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前后两次称量结果不一致,原因是没有称量______的质量。

(1)实验一的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碱性和挥发性,验证______;
(2)实验二中,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少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______;
(3)实验三中,通过测定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前后两次称量结果不一致,原因是没有称量______的质量。
16.
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的微粒,其中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B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电子;
(3)B、C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图中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的微粒,其中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B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电子;
(3)B、C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8.
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利用木炭和活性炭具有___性,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
(2)CO和CO2都是碳的氧化物,但由于它们的___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
(3)能将CO和CO2鉴别开的溶液是___。
(1)利用木炭和活性炭具有___性,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
(2)CO和CO2都是碳的氧化物,但由于它们的___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
(3)能将CO和CO2鉴别开的溶液是___。
19.
某化学小组向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乙中一定含有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2)若溶液甲为蓝色,则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为____(填离子符号);
(3)若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________。

(1)固体乙中一定含有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2)若溶液甲为蓝色,则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为____(填离子符号);
(3)若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________。
20.
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____(填离子符号)的水;
(2)日常生活中要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同时对其进行杀菌消毒,多采用________的方法;
(3)水可用于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____(填离子符号)的水;
(2)日常生活中要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同时对其进行杀菌消毒,多采用________的方法;
(3)水可用于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回答下列与能源有关的问题。
(1)石油属于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化石燃料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煤燃烧时排放出NO2和SO2,这些气体会形成酸雨。下列做法能预防酸雨的是________。
(1)石油属于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化石燃料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煤燃烧时排放出NO2和SO2,这些气体会形成酸雨。下列做法能预防酸雨的是________。
A.使含硫煤充分燃烧 | B.用天然气来替代煤 | C.推广使用脱硫煤 |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8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