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 (共1题)
1.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①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②而掷去之。又尝③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④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管宁、华歆:管宁,管仲的后人,汉未魏初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
慕名利。华歆,汉来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①捉:检、拾。①尝:曾经。④轩冤: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期日中(_________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
④华提而掷去之(_________________)
⑤宁读书如故(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
【小题3】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结合(甲)、(乙)两文,简要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
【小题4】(甲)文中,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是否失礼?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①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②而掷去之。又尝③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④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管宁、华歆:管宁,管仲的后人,汉未魏初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
慕名利。华歆,汉来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①捉:检、拾。①尝:曾经。④轩冤: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期日中(_________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
④华提而掷去之(_________________)
⑤宁读书如故(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
【小题3】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结合(甲)、(乙)两文,简要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
【小题4】(甲)文中,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是否失礼?
2.现代文阅读- (共1题)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父与女
①为翻寻一件秋衣,无意中又在箱底看到了那条围巾,那是用黑色绒绳结成的,编织着宽宽的条纹……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
②是十多年前了,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父亲自故乡赶来校中看我。
③他着了件灰绸的皮袍。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他一手提了个衣包,另一只手中呢,是一只白木制的点心盒,上面糊了土红的贴纸,一望便知是家乡的出品。
④父亲微微佝偻着身子,频频拂拭着衣领、肩头残留的雪花说:“自从古城沦陷,不知情形如何,我知你母亲时刻记挂着你,只是火车一直不通……我真埋怨自己,当年只埋头读些老古书,自行车都不会骑。不然,阿筠,爸爸会骑自行车来看你的啊……”
⑤外面仍然飘着雪,将窗外松柏,都渐渐砌成一座银色的方尖塔,那细弱树枝,似又不胜负荷,时有大团的积雪,飞落下空阶……随了那苍老的声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画: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脊,艰难而吃力地,在凝冻了的雪地上,一步一滑地踏着一辆残旧的自行车……六十二岁的父亲,竟想踏自行车走六百里的路来看我。
⑥父亲自衣包中取出我最爱读的《饮冰室文集》,同母亲为我手缝的花条绒衬衣,他转身又解开那点心盒上的细绳,里面是故乡的名产——蜂糕。
⑦“你母亲说,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他拿起一块,放在我的面前,又摆到我的手上。呵,那被烟蒂熏染得微黄的衰老的手指,此刻还似在我的眼前晃动……当时,也许是我的虚荣造成了我的腼腆吧,在那衣着入时、举止潇洒的两个男女同学注视下,对着这故乡土物,好像有什么鲠在喉头,竟无法吞咽,只窘迫得涨红了脸。
⑧天色渐渐地昏暗了,我终于拾起那只原封没动的点心盒,只和父亲说了一句:我拿回宿舍慢慢地留着吃吧。
⑨翌日天色微明,我便匆忙地整理好书包,预备赶回学校去听头一堂的文学史,父亲好似仍觉得我是个稚龄的学童,一手摸着花白胡须:“阿筠,我送你去搭电车!”
⑩北国的冬晨,天上犹浮着一层阴云,雪花仍然在疏落地飘着……一路电车终于叮咚地驶来,我才预备跳上车去,父亲又似想起了什么:你不冷吗?说着,那么匆遽地,自他的颈际一圈圈地解开那长长的黑色围巾,尽管我在旁边急迫地顿足:爸,车要开了。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⑪我记得那天我着了一件深棕色的呢大衣,镶着柔黄的皮领,那皮毛颜色,直似三月的阳光,又美丽又温暖。但是,父亲却在那衣领外面,仍为我缠起那厚重的毛围巾,直把我装扮成南极探险的英雄了。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一抬头,车窗外,仍然瑟瑟地站着那个头发斑白的老人,依旧在向我凝望,雪花片片地飞上了那光秃的头顶,同那解去围巾的颈际……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
⑫那黑毛绳的围巾,如今仍珍贵地存放在我的箱底,颜色依然那么乌黑光泽,只是父亲的墓地,却已绿了几回青草,飞了几次雪花&&
⑬抚摸着那柔软的围中我似乎听到一声衰老而悠长的叹息!
【小题1】文章写了哪两件关于父爱的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题2】第⑤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小题3】请在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其妙处,作简要的赏析。
(1)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
(2)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小题4】文章⑪段写了“我”对围巾的不同表现,请分析“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1)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
(2)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
【小题5】在我们青春成长的故事里,有无知也有叛逆,我们懵懂着,不曾体会父母的心,却常常在错失了以后才追悔莫及。在你的成长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件事,至今令你懊恼着?请你用优美的、饱含深情的文字加以叙述。
父与女
①为翻寻一件秋衣,无意中又在箱底看到了那条围巾,那是用黑色绒绳结成的,编织着宽宽的条纹……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
②是十多年前了,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父亲自故乡赶来校中看我。
③他着了件灰绸的皮袍。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他一手提了个衣包,另一只手中呢,是一只白木制的点心盒,上面糊了土红的贴纸,一望便知是家乡的出品。
④父亲微微佝偻着身子,频频拂拭着衣领、肩头残留的雪花说:“自从古城沦陷,不知情形如何,我知你母亲时刻记挂着你,只是火车一直不通……我真埋怨自己,当年只埋头读些老古书,自行车都不会骑。不然,阿筠,爸爸会骑自行车来看你的啊……”
⑤外面仍然飘着雪,将窗外松柏,都渐渐砌成一座银色的方尖塔,那细弱树枝,似又不胜负荷,时有大团的积雪,飞落下空阶……随了那苍老的声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画: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脊,艰难而吃力地,在凝冻了的雪地上,一步一滑地踏着一辆残旧的自行车……六十二岁的父亲,竟想踏自行车走六百里的路来看我。
⑥父亲自衣包中取出我最爱读的《饮冰室文集》,同母亲为我手缝的花条绒衬衣,他转身又解开那点心盒上的细绳,里面是故乡的名产——蜂糕。
⑦“你母亲说,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他拿起一块,放在我的面前,又摆到我的手上。呵,那被烟蒂熏染得微黄的衰老的手指,此刻还似在我的眼前晃动……当时,也许是我的虚荣造成了我的腼腆吧,在那衣着入时、举止潇洒的两个男女同学注视下,对着这故乡土物,好像有什么鲠在喉头,竟无法吞咽,只窘迫得涨红了脸。
⑧天色渐渐地昏暗了,我终于拾起那只原封没动的点心盒,只和父亲说了一句:我拿回宿舍慢慢地留着吃吧。
⑨翌日天色微明,我便匆忙地整理好书包,预备赶回学校去听头一堂的文学史,父亲好似仍觉得我是个稚龄的学童,一手摸着花白胡须:“阿筠,我送你去搭电车!”
⑩北国的冬晨,天上犹浮着一层阴云,雪花仍然在疏落地飘着……一路电车终于叮咚地驶来,我才预备跳上车去,父亲又似想起了什么:你不冷吗?说着,那么匆遽地,自他的颈际一圈圈地解开那长长的黑色围巾,尽管我在旁边急迫地顿足:爸,车要开了。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⑪我记得那天我着了一件深棕色的呢大衣,镶着柔黄的皮领,那皮毛颜色,直似三月的阳光,又美丽又温暖。但是,父亲却在那衣领外面,仍为我缠起那厚重的毛围巾,直把我装扮成南极探险的英雄了。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一抬头,车窗外,仍然瑟瑟地站着那个头发斑白的老人,依旧在向我凝望,雪花片片地飞上了那光秃的头顶,同那解去围巾的颈际……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
⑫那黑毛绳的围巾,如今仍珍贵地存放在我的箱底,颜色依然那么乌黑光泽,只是父亲的墓地,却已绿了几回青草,飞了几次雪花&&
⑬抚摸着那柔软的围中我似乎听到一声衰老而悠长的叹息!
【小题1】文章写了哪两件关于父爱的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题2】第⑤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小题3】请在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其妙处,作简要的赏析。
(1)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
(2)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小题4】文章⑪段写了“我”对围巾的不同表现,请分析“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1)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
(2)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
【小题5】在我们青春成长的故事里,有无知也有叛逆,我们懵懂着,不曾体会父母的心,却常常在错失了以后才追悔莫及。在你的成长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件事,至今令你懊恼着?请你用优美的、饱含深情的文字加以叙述。
3.情景默写- (共1题)
3.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⑤《天净沙·秋思》中点明天涯游子孤寂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⑤《天净沙·秋思》中点明天涯游子孤寂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 (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cù,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瘫huàn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决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泉细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应和(_________) 花团锦cù(_________) 瘫huàn(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美不胜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线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半句的语序,使它与前半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cù,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瘫huàn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决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泉细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应和(_________) 花团锦cù(_________) 瘫huàn(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美不胜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线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半句的语序,使它与前半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语文综合运用。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莱肴,“吃”传达着国人的生存智慧,展现着国人的生活习俗,承载着国人的美好期望。秋浦中学701班将开展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猜一猜)
请你仔细阅读下列三则谜语,任选两则写出谜底(家乡常见食品)。
①金一桶,银一桶,打得开,关不拢。
②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是线不缝衣,只在锅里见。
③两个瘦子一般长,扭在一起跳池塘,有人拿棒来救起,瘦子变成胖又黄。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2)(品一品)
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细细品味,舌尖上有满满的希冀和祝福,还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请参照示例,选择种家乡常见美食,说说其蕴含的意义。
示例:月饼——圆圆的,甜甜的,寄寓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甜美的希冀。
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写)
美食在身边,文化也在身边。在开展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后,同学们都收获颇丰。校文学社决定本周五(11月16号)下午2点在校多功能厅组织各班宣传委员开展一次以“家乡的味道”为主题的座谈会活动,请你写一则通知。
________________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莱肴,“吃”传达着国人的生存智慧,展现着国人的生活习俗,承载着国人的美好期望。秋浦中学701班将开展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猜一猜)
请你仔细阅读下列三则谜语,任选两则写出谜底(家乡常见食品)。
①金一桶,银一桶,打得开,关不拢。
②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是线不缝衣,只在锅里见。
③两个瘦子一般长,扭在一起跳池塘,有人拿棒来救起,瘦子变成胖又黄。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2)(品一品)
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细细品味,舌尖上有满满的希冀和祝福,还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请参照示例,选择种家乡常见美食,说说其蕴含的意义。
示例:月饼——圆圆的,甜甜的,寄寓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甜美的希冀。
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写)
美食在身边,文化也在身边。在开展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后,同学们都收获颇丰。校文学社决定本周五(11月16号)下午2点在校多功能厅组织各班宣传委员开展一次以“家乡的味道”为主题的座谈会活动,请你写一则通知。
________________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