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和C组成元素种类相同,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

(1)物质A:______________;物质B在图中转化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上述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1)物质A:______________;物质B在图中转化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上述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2.简答题- (共1题)
2.
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蒸馏水 B.河水 C.自来水
(2)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洗菜水冲厕所
②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③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3)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如图1表示,试回答相关问题。

①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除去水中不溶性固态杂质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②自然界的水多含有杂质。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通常称为硬水,生活中软化硬水的简易方法是______________。
③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常加入活性炭,其主要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④在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四种净水方法中,____________的净化程度最高。
(4)用如图2的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蒸馏水 B.河水 C.自来水
(2)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洗菜水冲厕所
②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③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3)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如图1表示,试回答相关问题。

①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除去水中不溶性固态杂质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②自然界的水多含有杂质。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通常称为硬水,生活中软化硬水的简易方法是______________。
③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常加入活性炭,其主要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④在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四种净水方法中,____________的净化程度最高。
(4)用如图2的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兴趣小组围绕“燃烧条件”这一主题开展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实验内容]
①用棉花球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②取一小片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两种物质都能燃烧。
③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按如图1所示分开放在一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分析讨论]
(1)进行实验①时,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两个棉花球都会燃烧起来。其中蘸水的棉花球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证明___________,实验③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这两个实验的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应用]
(3)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2所示),观察到火焰缓缓熄灭,他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
[实验内容]
①用棉花球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②取一小片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两种物质都能燃烧。
③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按如图1所示分开放在一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分析讨论]
(1)进行实验①时,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两个棉花球都会燃烧起来。其中蘸水的棉花球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证明___________,实验③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这两个实验的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应用]
(3)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2所示),观察到火焰缓缓熄灭,他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0题)
6.
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 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 H2S中的“2”表示硫化氢中含有2个氢原子
C. 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D. S2-中的“2”表示-2价的硫元素
A. 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 H2S中的“2”表示硫化氢中含有2个氢原子
C. 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D. S2-中的“2”表示-2价的硫元素
7.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
8.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装置 |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 (氢气难溶于水) 排水法收集氢气 |
解释 | 集气瓶中的水:熄灭燃着的硫 |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的高温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集气瓶中的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后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 |
A.A | B.B | C.C | D.D |
11.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 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A.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 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13.
如图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
5.选择题- (共1题)
1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 乙 | 丙 | 丁 | |
反应前质量分数/% | 70 | 15 | 6.25 | 8.75 |
反应后质量分数/% | 35 | 7.5 | 48.75 | 8.75 |
6.填空题- (共2题)
15.
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x=__________。
(2)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填序号)。
(3)根据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填编号)。
①核电荷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1)x=__________。
(2)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填序号)。
(3)根据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填编号)。
①核电荷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________________。
(2)硫酸:________________。
(3)四个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
(4)三个氨分子:________________。
(5)氯化钠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__。
(7)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
(8)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
(1)氦气:________________。
(2)硫酸:________________。
(3)四个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
(4)三个氨分子:________________。
(5)氯化钠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__。
(7)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
(8)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